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照明,让生活更美好  > 正文
詹庆旋:我国建筑照明节能技术亟待创新
发布时间: 2011-11-09   来源:网友ithinkthat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第三,照明设计要遵守标准规范,设计师要有节能意识。近年来我国的照明设计标准已经逐步完善,现行的主要国家标准、部级标准有:1、《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2、《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3、《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4、《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这些新标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建设的需要,基本与国际相关标准接轨,并且特别关注环保和节能,增加了照明功率密度限值(LPD—W/m2)和防止光污染的条款,其中照明功率密度限值规定为强制性条款。

美国空调、制冷和供暖工程师学会与北美照明学会自1975年联合在建筑节能标准(ASHRAE/IES90-75)中提出这一照明节能概念以来,已进行过多次修订,LPD有大幅度的下降。例如,ASHRAE/IES90.1-2004比ASHRAE/IES90.1-1999规定的照明功率密度平均下降25%,其中旅馆照明的最大降幅达41%。有材料显示,美国2001年公布的标准到2004年修订时,节能标准最高减少40%,而最新公布的高效能绿色建筑,要比2004年再降低10%。

因此,照明环境要考虑到人的视觉习惯以及视觉的自然规律,设计首先有节能理念,并且遵守标准。目前城市室外景观和路灯亮度大量超标,互相攀比,与照明节能的方针背道而驰是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第四,加强管理和维护,避免照明灯具低效率运行。国外室内照明方面管理完善,灯具定期更换,而我国的很多现象是用坏才更换。灯具的维护周期短,维护系数相对就高,照明设备安装功率减小,节能效益好。反之维护系数小,设计值相应提高,投资和节能效益都不好。因此应经常维护管理,保持较高的维护系数值。

智能化自动控制是我国照明管理方面的薄弱环节。人们熟知随手关灯,但很少有调光等智能化控制。国内的智能化控制只有高级建筑在做,住宅建筑是开关和声控配合,集中调光以及室内灯光与天然光之间的自动互补很少。管理控制环节节能潜力很大,且比较薄弱,需要大力发展。虽然智能控制等技术的采用会增加设计成本,但是与建筑整体的智能管理系统相结合,能减少建筑热环境负荷。我国室外路灯系统,已经实现很多集中管理和智能控制。此外,照明控制应采取用户乐于接受的照明控制方式,不让用户分心并方便使用。根据一年之中日落时间实现光控,根据不同人群实现人性化设计。

图片来源:百度

照明产品设计需要创新

中国照明产品在世界上举足轻重,产量和出口量很大。光源制造业、灯具制造业产量很大,设备也可以,并在逐渐形成产业集中优势。产值超10亿的制造企业已有10多家,过亿的也有一大批。但是我国照明企业的技术创新理念比较差,出口的大都是附加值低的中低档产品。目前已出现好的迹象,规模大的企业逐渐开始独立自主研发和技术测试,规模小的企业进行合并重组,产业的良性发展已经在不知不觉的进行当中。欧洲很多著名照明企业是家族企业,没有做大做强的发展目标,但是产品品质优秀,附加值很高,而且不断地推陈出新,非常值得学习和借鉴。

我国目前的照明行业设计人才缺乏,技术创新能力弱,原创技术太少。有些企业家已经明白培养技术人才的重要性但是也不能急于求成。照明灯具设计涉及到的知识层面非常多,包括机械加工、电工学、光学、材料、喷涂、电镀、造型应用等,培养合格优秀的设计人才需要时间和磨练。

低碳照明刚刚开始

低碳概念已经渗透到各个产业,但是低碳照明才刚刚开始,需要一个发展过程。绿色照明发展了10年时间,节能灯仍然没有完全取代白炽灯,还需要政府的补贴促销。低碳照明不能仅仅关注节省了多少电,而要关注整个照明系统在制造、使用和废弃处理全过程的排碳量是否有所降低。例如,说起来很省电的太阳能灯具,其太阳能板在制作过程中的耗电量很高,应纳入计算太阳能灯具的耗电量和排碳量。此外,太阳能灯具储能用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维护以致废弃处理的费用和排碳量也不容忽视。

低碳照明的发展形势紧迫,有很好的前景,但是发展成熟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将来评估低碳照明城市等问题,则需要严格明细的标准。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