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城市广场发展趋势探索
发布时间: 2013-05-03   来源:网友晴空投稿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需求的增加与丰富,今日的城市广场在继承传统城市广场空间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的基础上呈现出许多顺应时代生活发展需要的新的态势,它们在阐释城市生活和塑造城市空间形象的同时,不断地给城市生活和空间增添新的色彩和活力。

1 多功能复合

只有功能多样化,才能吸引多样的人产生多样的活动,才能使广场真正成为富有魅力的城市公共空间。休闲、民主、多信息、高效率、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成为现代人所追求的生活目标,原来功能单一的政治性集会广场、交通广场等已不再能满足现代人的生活需要,而以文化、休闲为主,其他功能为辅的多功能市民广场则取而代之。各种年龄层次和背景的人们能在广场内进行多种多样的活动,广场因此变成了一个复杂多样的具有可塑性的环境系统。广场周围建筑性质的多样化,也是广场功能多样化的重要条件。

2 规模的小型化

曾经的城市形象工程给人们带来的巨大规模和尺度建设,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人们也认识到这些巨大的尺度所带来的空间的离散。

人在20m~30m之内可以观察到建筑的细部,100m内对建筑留有印象,超过600m只能看到物体轮廓,大型广场往往因其超大尺度很难给人以完整印象。1hm2大小的广场是可以使顾及的空间尺度,3hm2~5hm2让人感到空旷。意大利广场大多小于1hm2,安侬齐阿广场约60m*73m,罗马市政广场呈梯形,深79m,前面宽40m,后面宽60m,被誉为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群之一,欧洲最漂亮的客厅,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梯形主广场1.28hm2。当然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在变,不可能完全照搬古董。但人们仍应从这些古典精品中得到有益的启示。根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园林研究所所长孙凤岐教授研究成果,特大和大城市中心的广场有10hm2 就足够,一般城市3hm2~5hm2就够大,而小城镇有2hm2~3hm2就可以了。广场规模应与所在城市、区域、人口分布功能定位相适应,充分利用临街转角

处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两座建筑之间的空间,建设一些分散的、小规模的城市广场,或称中心花园广场,不但可以节约资金,疏散人流,而且它们在城市空间中还具有视觉心理上、环境行为上等多方面的调节和缓冲作用,为单调的城市空间增添了丰富的景观[。

3 空间多层次

3.1 空间立体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处理不同交通方式的需要,立体化成为现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下沉式广场、台地式广场、多层立体广场、空中广场、地下广场等多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城市广场设计中都已或多或少出现。立体广场的出现为疏散人流,丰富城市景观起了重要的作用。空间形态的多层次:利用垂直交通系统,将不同层面上的活动场所串联为一体,打破以往只在一个水平面上做文章的概念,上升、下沉和地面层相结合,既可仰视,又可俯视[4]。

3.2 空间的领域化

通过大小空间的对比,公共、私密、半私密空间的转化形成多层次的空间形态,满足不同人群不同活动使用要求。广场空间根据人们环境行为划分为许多大小不同的场地,形成不同层次的领域空间。有容纳几百人的大空间,也有容纳十几人的小空间。

公共空间:集体参加某一种活动。交往双方没有具体的对象,具有随机性组合、被动参与的特点。如听人讲演、群众集会或围观某一表演。

私密空间:最熟识的朋友或亲属之间的交往。相互彼此认同,空间距离相对缩短,进行情感交流,身体气味和形体表情等,对私密性要求更高。

半私密空间:通常指由某事件关联,甲乙双方发生直接的社会联系。这种交往在广场上可能表现为短暂的停留,打招呼、进行一般礼节性交谈,交往时间很短,也无须寻找合适的地方;也可能是几个朋友在广场谈天说地,交流思想。这种交往寻找一个相对隐蔽的场所,广场中的阴角、小空间等往往是这类交往的理想选择。领域感的确立:这个划分不是绝对的,割裂的,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领域感的确立依赖于明晰的边界形态,对于私密领域,住宅以严格的空间围合来确定领域感,公共场所的休憩空间和小范围的交际场所,空间界定要求不象住宅那么高,但明确的边界可以确定空间的安定性。可以是绿蓠围合的小空间,也可以是其他元素(矮墙、座椅)围合的小空间。边缘效应:公共领域总体上要求开敞的形式,但如果没有足够的边界,就会因为失去空间的限定,另一方面会因为缺少人的参与而缺乏生气。人们实际调查时发现,广场中最受欢迎的逗留区一般是沿广场边界建筑里面的地区和空间的过渡区。人们宁愿四周浏览,也不愿在无依无靠中受人环顾。

3.3 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

空间的多层次还表现在室内外空间的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站在室内看室外,站在室外看建筑,是非常有趣的体验。室外空间是室内空间的开始和延续。

4 突出地方特色、文化内涵

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会形成不同的文化环境,如文脉、传统、历史、宗教、童话、神话、民俗、乡土、风情、文学、书法等等。这些经过历史的考验,积淀下来的宝贵的物质、精神财富,得到大家共同的认可,人们对之产生深厚的情感。以丰厚的历史积淀为依托,或以特定的民俗活动为特点,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使广场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的展示舞台。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统特色。兰州中心广场,利用历史事实和民间传说采用丝绸纹样突出丝绸重镇的地位。采用地方材料:地面,椅子凳子,栽种当地特有的树木、花草。

通过上述手法使广场有一种家乡的亲切感。不同地理位置,呈现不同的地形、气候、不同的自然景观。广场设计突出地方特色,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一个有地方特色的广场通常被市民和来访者看作象征和标志,产生归属感。在广场的具体设计中充分采用地方材料:地面,椅子凳子;选用适合本地气候的植物。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气候特点,会形成鲜明的植物景观,如广州地区,夏季炎热、持续时间长,在广场设计中,选择高大的亚热带树种,能带来足够的绿荫,同时又能形成浓厚的亚热带风光;北方地区如北京、河北等地,四季鲜明,在绿化种类上充分突出四季美景;哈尔滨地区,冬季寒冷,在广场上举办冰雕、雪雕展等活动,突出北方冰城独特景观。

在今天的城市广场设计中,注重表现地域文化和环境文脉,力图创造一个具有清晰可识别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场所,以求在人内心留下深刻的印象。

5 环境的生态化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随着人类环境意识的增强,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观正在被人们所重视。在广场设计中首先表现在对原有土壤资源的保护。表土是经过漫长的地球生物化学过程形成的,是与生命生存的表层土,是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的载体和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在自然状态下,经历100年~400年的植被覆盖才得以形成1cm后的表层土。在广场建设中,应将原有宝贵的表层土保留下来,以利于绿化。同时在绿化的选择上,选择适合本地气候的,不顾环境气候特点,一味的利用大草坪提高视觉效果的做法,会使宝贵的水资源浪费严重。现代的广场设计更加注重绿化品

种的选择,选择具有本地特色的生命力顽强的品种,不但在景观方面,而且在改善微环境面(制氧、除尘、遮阳方面)达到良好的作用。

6 设计的整体化

城市是一个大系统,而特殊地段的广场是一个小系统。如果不作全面的把握,如果没有总体性的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广场很难形成一个良好的城市景观。设计中应使广场与城市原有的肌理、道路相吻合,地铁、公交、高架线路、隧道线路、设备用房、给排水电气管道等都应预先予以规划和设计,以免引起冲突和浪费。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