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加坡公共厕所设计(图片来源:互联网)
“公共厕所丢分最多,还扣成负分,谁在管?”上周五,在佛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3月份工作点评会议上,拿到刚出炉的3月份佛山市城市文明指数测评报 告后,佛山市委副书记、市长李贻伟看到“公厕设置及管理情况”一项得分为负时,很不满意,“赶快行动起来,需要规划建设部门协助的,城管也来牵头,务必改 变这一状况!”
厕所对人们来说是再熟悉不过,据《周礼》记载,早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建在路边的“公厕”。 “厕,是至秽之处宜常修治使清洁也。”《说文解字》如是释解“厕”字。人们每天大约要上厕所6—8次,算下来一生中大约有2—3年时间是在厕所里度过的。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重要之所,却被很多城市忽略了,方便之处难见方便。公厕内肮脏、恶臭和昏暗,让人难以忍受。一位在海外生活了30多年的华侨回国旅游, 在感叹中国巨大的变化的同时,也对沿途“脏、乱、差、少”的公厕问题所困扰。旅行结束的时候,她说:“如果不是因为公厕太不尽如人意,这趟祖国之行就完美 了”。 根据 90 年代联合国的评估,我国厕所的卫生状况排在四流水平,和几个最穷的国家并列。尤其令人难堪的是,海外市场对我国厕所的评价是:在中国找厕所,只需用鼻子就 行了。
众所周知,公共厕所历来是衡量一个城市文明不文明、清洁不清洁、漂亮不漂亮的重要窗口。往大里说,一个国家的公厕的状况不但影响到卫 生问题,也影响到国家展示于外界的形象;往小处讲,厕所作为城市的一角,反映着城市的变化和文化品味,是展示一座城市文明形象的窗口和脸面。所以,看似很 小的厕所,实则是城市的一张名片。透过它,可以看出这个国家公众的文明习惯、卫生习惯和社会公德。
新加坡自建国之初就一直重公厕问题,上世 纪90年代中期还倡导了声势浩大的公厕清洁运动。作为世界厕所组织的创始国,新加坡开设了世界首家公厕学院,公厕学院不仅要培训清洁人员的技术,更要让他 们有能力管理一整间厕所。这种对厕所的认识和重视可谓走在世界最前面。在英国,只要厕所开放,服务员就必须全时在岗,并保持最高标准的清洁。日本每年举行 一次“全国公厕日”,议员亲临公厕现场办公。在美国的厕所协会,每年都要评选出当地最佳厕所,这种全民参与厕所活动极大的提高了公民对厕所卫生方面的义务 感。
在我国,由于公厕是一个难登大雅之堂的“肮脏”处所,全民的厕所卫生意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自主地维护厕所卫生,在公厕内随意涂 鸦,在公厕内随地吐痰,便后不冲水,乱扔厕纸等,加之厕所管理水平的限制,很多公共场所的厕所显得“脏、乱、差”。可见,在加强建厕力度的同时,加强厕所 的管理力度,提高人们的如厕卫生意识是多么的重要。
公厕的建设与管理是政府公共事业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公厕的环境代表着一个城市的文明 程度,反映了一座城市的管理水平、文明生活方式以及公民素质。在发达国家,厕所文明是靠政府推动的,在我国,更应该依靠政府力量对厕所文明进行指导和推 动。如果人人都能像对待自家厕所的卫生意识那样对待公厕,相信公厕的卫生一定会有一个全新的面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