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言网:您心里想要做的建筑是什么样子?
王永刚:建筑要放在大的背景来评估审视,做建筑不是脑子里凭空想象做成什么主观的样子,而是要抱有一种不断磨练的态度,随时根据时局进行应对。区别于工业产品生产,和艺术家个人符号性量产作品。过程中经常会产生兴奋的感觉,建筑设计就是要综合各方面去磨合,剩下的一点点是建筑师自己的东西,建筑师更把自己的那一点点东西做好。建筑不是某一个人的东西,离不开很多专业配合。建筑要尊重现实的建筑,不能把建筑看成是主观的符号。一个建筑落成后,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会觉得这个建筑就应该出现在这里,不会感觉焦虑;心里很踏实。

王麻子剪刀厂改造案例
畅言网:您如何看待当代建筑师参与一些活动、论坛等活动?
王永刚:建筑师出去参加各种活动并不是做秀,我认为大家还是缺少真正意义上的交流机会,大家很在乎一起积极地探讨的过程,能参加的都是有追求的建筑师。建筑师做什么都可以,要更深入的融入社会,行为不应受世俗的限制,关键在于做的事情是否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不能违背内心的原则做设计。
对于中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到底是什么现状,国内缺少这种认识,我们面对的问题是什么?行业、市场、环境需要有一个解决策略,可以是新颖的形式,关键是看形式是否得当。大家要做出反映我们这个时代和处境的建筑,不是单纯展示个人的风格,过于追求独特的东西太多会出现问题,我们需要更多认真研究环境现实的扎扎实实的建筑师。
畅言网:您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
王永刚:我们不是刻意在挖掘传统文化,每个建筑师都离不开传统,因此传统是一种营养。建筑没必要在形式上符号模仿传统,比如世博会的中国馆非常丑,我因为这个建筑就没有去看世博会。这种把传统的元素放大代表现代建筑方式有问题,最起码从立体构成的基础课就不过关。官员可能重视建筑的政治形象,但是作为建筑师如果从政治角度去迎合就很“要命”。建筑师继承和挖掘传统,应该从古人的为人处事和品德角度去处理,这是继承传统的方式,需要长期修炼,这是我的目标。希望我到一定年纪能做出一个有传统感觉的小东西。
现在很多做法是对传统的亵渎和篡改,单纯放大某个建筑构件是一种调侃,不是解构,这种态度就有问题。现在能把传统文化表现出来的建筑很少,对国外的东西模仿的挺多,真正从骨子里体会传统的意境到再去处理的作品很罕见。

菊香书屋改造案例

藏谷文化中心改造案例

什刹海茶马古道餐厅改造

主题工作室改造案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