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找寻世博记忆  > 正文
后世博时代的上海低碳畅想
发布时间: 2010-11-09   来源:网友so投稿 

历时半年之久、承载着世界智慧和梦想的上海世博会,在上月底完满落下了帷幕。在这184天的时间里,上海世博会首次提出“低碳世博”的理念,让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成为本次世博会的“主旋律”,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国家纷纷带着自己对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将各自最尖端的环保科技应用于建筑和生活方式的变革,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世博会崇尚的低碳环保的理念已经在上海生根发芽,融入上海城市的方方面面。上海世博会大力倡导的低碳城市发展,除了说明世界人口激增与环境资源过度消耗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以外,还反映了一个当今世界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上海人也逐渐意识到绿色低碳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性。以交通方面来说,世博会期间,由于世博规划的主动限制措施,超过90%的观众选择乘轨交、公交等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观博。这也从一定程度上验证了绿色低碳出行在上海的可行性,也对上海推出更为便捷的绿色交通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事实上,世博会即将闭幕之时,上海就宣布了一项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举措:今后五年全面实施公交优先战略,将全市轨交运行总里程由目前的400多公里延伸突破至600公里。同时完善路网建设,加快轨道交通网与地面交通网、郊区新城与中心城市、市区交通与市外交通的三项衔接。除此之外,在世博会上所展现出来的绿色低碳的建筑科技和理念,例如太阳能一体化,自然的采光通风等已经逐步的运用到了城市的建设当中。

 

这表明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上海,低碳生活序曲在世博会才刚刚开始,低碳捷运生活将延伸到上海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期待低碳理念的现实运用

本次上海世博会在展馆展示、城市最佳实践区、论坛等方面都进行了诸多低碳理念的探讨和具体实践,特别是创新项目“城市最佳实践区”汇聚多种低碳示范案例,如伦敦“零碳馆”、马德里“竹屋和生态气候树”、巴黎“植物墙建筑”,以及国内上海的“沪上生态家”、成都“活水公园”、香港的“智能卡、智能城市、智能生活”……“理念比科技更重要”这是一位建筑与环境系的学生在参观世博会后最大的感触。

通过世博会这样一个契机,这些绿色低碳的生活理念从以往仅仅是“入耳”的阶段,发展成为让每一个上海人“入眼入心”,并期待着这些理念可以逐渐运用于现实生活。于是,上海对于绿色低碳的居住生活的追求也开始有的放矢,并逐渐体现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人居环境和品质的绿色科技住宅、城市低碳交通网络以及绿色生态的生活方式等等。

业界视点

易居中国副总经理 朱旭东

上海世博会这184天的历程,是上海地产向世界学习的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世博会上所体现出来的低碳环保理念将成为房地产未来发展的主旋律。在我国,目前80%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能耗建筑。此次世博会特别划区展示的“世界城市最佳实践区”案例馆,已经成为中国各地开发商近距离感受低碳生活,接触环保节能建筑的最佳教科书。

上海世博会通过轨交、高架、地面道路、水路等立体交通网的规划与建设,通过一轴四馆的永久性场馆的功能设置,通过各片区永久性的城市路网,市政设施的设计安排,已经为上海市中心勾勒出了一幅世博后未来城市10年,20年乃至50年的发展蓝图。如何做到临时和永久的平衡,如何追求功能与区位的协调,如何将商业、办公、居住等综合生活要素在城市新区的发展初期就规划统筹好,这些曾经困扰许多城市新区规划建设的难题,在整个世博园区内都能有最真切直观的感受。

戴德梁行建筑顾问部中国区主管 黄智兴

DTZ戴德梁行近日发布《全球绿色建筑评级体系研究》表明,绿色建筑正逐渐成为高端物业未来发展主流,尤其是获得相应认证的绿色建筑,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开发商的重视。

在中国大陆,目前超过99%的高品质绿色建筑都是由LEED认证,当前中国推广绿色建筑的各方面条件已经成熟。“LEED认证”是美国绿色建筑协会推出的衡量建筑可持续性的标准认证体系,将通过评估的建筑分为铂金、金、银和认证4个级别,以反映建筑的绿色水平。目前中国申请LEED认证的项目正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更为关键的是,随着政府的立法、环境的压力以及最终用户,尤其是跨国公司的使用偏好,这三大因素的综合作用将令低碳经济在房地产行业引发新的革命。这对于开发商,尤其是中国这样飞速发展的新兴市场的开发商和投资者,是巨大的机遇。

恒盛地产控股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 刘宁

“什么叫低碳,什么叫低碳经济,什么叫低碳住宅?低碳经济三个核心问题,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

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 薛峰

“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城市,聚焦在城市未来的发展。而低碳,则成为了未来城市发展里面的核心发展元素。”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