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多相工作室与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
发布时间: 2012-05-30   来源:网友天生TY投稿  转载自:多相工作室 

事务所简介

4位合伙人组成了多相工作室。据说,“多相”的含义既表达了人在生活中的多种状态,以及看待事物的多种立场和不同角度;同时也暗含了一种理性的“质疑”态度——对建筑学既成的价值体系和流行的评价标准、建筑师的职业伦理、甚至包括对自我的否认。

也许正是抱着这样的态度,4位年轻的建筑师,不急不躁,踏踏实实做了几年“小”建筑,终于赢得了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的设计。

万科馆出人意料地使用了一种为人忽视的自然材料:麦秸秆。事实上,这只是他们以往对材料深入研究并融入设计的延续。秸秆板的自然纹理和金黄的色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风雨的侵蚀发生变化,设计师希望通过这种变化传达一种尊重自然的理念——无论人还是建筑都是自然的一部分,都无力与自然对抗。

“生态”一词在中国多少已蜕变成一种政治正确的宣传口号,或光鲜的商业售卖广告语,在这样的现实底下,多相工作室却在万科馆中,真正把“生态”贯彻到建筑的各个层面和各个建造阶段,虽然仍有遗憾,但他们努力探索了一种新的营造方式,展示了一种新的设计思维,并最大程度地将建筑与自然诗意地编织在了一起。

在现实的中国,持守职业理想,难;要想在持守职业理想的同时,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更难。
这是一个年轻的设计团队,不被流行的“规模”、“速度“、媚俗”和“形式”本身所屈服,持续关注建筑的基本问题:建造,结构,材料和细节,空间,和人的使用。代表作品:麦垛-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设计体现了他们不但关注建筑的材料,细节,和空间营造的理性,并注重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尊重自然的建筑观。

多相建筑工作室合伙人

人物介绍 

成员列表(人名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

陈龙

1976/09  生于河北

1995/09~2003/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本科-硕士学位

2003/09~2006/09  北京非常建筑工作室,主任建筑师

2006/10至今  多相工作室

胡宪

1978/02  生于浙江

1997/09-2003/07  重庆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本科学位

2003/07~2003/07  中国美术学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师

2004/01~2006/07  北京非常建筑工作室,建筑师

2006/10至今  多相工作室

贾莲娜

1978/09  生于甘肃

1995/09~2003/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学本科-硕士学位

2003/09~2006/09  北京非常建筑设计研究所,主任建筑师

2006/10至今  多相工作室

陆翔

1976/04  生于北京

1995/09~2000/07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建筑学本科学位

2000/09~2003/07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获理学硕士(建筑理论与设计专业)

2003/09~2006/09  北京非常建筑工作室,主任建筑师

2006/10至今  多相工作室

代表作品简介 

麦垛——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

2010上海世博会万科馆昵称“麦垛”。在设计竞赛阶段,多相工作室基于建筑及建材生命周期CO2排放量的研究成果,选用秸秆板作为结构材料,并以材料→结构→空间的推演为基础生成建筑的形态。最终实施的“麦垛”由表皮为秸秆板的三个正圆台与四个倒圆台交错组成,它们围合而成的半室外空间四周通透,顶部通过透明采光膜连成一体。圆台内部是独立的展厅与后勤办公空间,建筑外部环绕着景观水池。

我们将占建筑总面积1/6的中庭设计为开敞的空间,完全不使用空调。中庭在4个方向均有开口,由于中庭周边的倒圆台形成的空隙都为上小下大,建筑外部的气流在经过建筑的时候,上部的气流被建筑的形体压向下部,从而使靠近地面的风速提高,人会感到更凉爽。中庭上部的ETFE膜气枕与女儿墙顶留有空隙,ETFE膜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高,可以加热中庭顶部空气,使顶部空气温度高于地面空气,实现热压通风。

多相工作室通过自然材料(秸秆板)、自然采光、自然通风降温这几个方面的设计表达对自然的尊重,也期冀万科馆的建筑设计可以唤起人们接受、欣赏、尊重自然的观念与信心。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