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张玉泉印象
发布时间: 2010-03-03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她是中国第一代女建筑师,也是中国第一位独立执业女建筑师;漫漫人生路上,她中年丧夫,含辛茹苦独自抚养一双儿女成才;她不仅是一位优秀的建筑师,也是一位出色的诗人和画家。

“一个人的成功除掉勇气和奋斗而外,最重要的因素还是兴趣问题。假如我们对某件事或看某本书若感受到浓烈的兴趣时,我相信其成就和效果必是美满而乐观的,否则反之。因此,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抱着精神百倍的态度和乐观的思想方可有成功的希望。”——张玉泉手记

1912年10月8日,张玉泉生于人杰地灵的四川荣县。对于年少的张玉泉来说,有过享受阖家团圆的美好生活,也有过少年丧失双亲的悲痛之情。张玉泉13岁时父亲去世,15岁时母亲去世,16岁时最疼爱她的祖母也离她而去。这时给予她帮助和慰藉的是她的几位兄长。三位兄长把对父母的哀思化为对妹妹的亲情,宁可牺牲自己也要培养妹妹继续上学,使她长大成人。张玉泉不负哥哥们的期望,自幼勤奋好学,成绩在学校中名列前茅。1930年张玉泉高中肄业后,只身一人离开家乡,赴南京求学。

张玉泉的侄女张锦秋回忆道:“孃孃是父母之外我最亲近、也是最钦敬的长辈。我小时候父亲高兴时会对我和哥哥讲他们那一辈的奋斗史,其中一段是上世纪30年代初,他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工作,好不容易安顿在一间斗室,仅能摆下一张单人铺和一张吃饭的方桌。一天,他的妹妹张玉泉事先未征得他的同意突然来到南京投奔他这个大哥,说是要离开闭塞的家乡荣县到南京来读大学,于是兄妹二人有饭同吃,有屋共住。父亲为孃孃弄来一张行军床,因屋里太小,晚上睡觉时只好把行军床塞到饭桌下,孃孃睡觉只有上半身露在桌外,白天收起行军床两人才能在桌旁吃饭。兄妹二人互相勉励,斗室共处。”

由于张玉泉的努力,再加上她的成绩出众,南京中央大学文学系和建筑系同时录取了她。文学系主任亲自面试了这位小巧、精悍的川妹子,并对她的文学功底非常欣赏,表示希望她能进文学系深造。张玉泉很喜欢文学,但她也知道今后要能在社会上立足还应该掌握一门过硬的本事,于是婉言谢绝了系主任的好意,选择了中央大学建筑系,从此开始了她献身建筑事业的追求与奋斗。

当时,国内设建筑系的大学仅有两所,一所是南京中央大学(现为东南大学),刘福泰任建筑系主任;另一所是张学良主办的沈阳东北大学,梁思成任建筑系主任。中央大学建筑系创建于1927年,前几班人数较少。1930年张玉泉入学时建筑系只有6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大学建筑系就读的费康(后与张玉泉结为夫妻)、张镈等5位同学在童寯老师慷慨解囊相助下,为逃避战祸入关,他们先到清华大学土木系借读,因清华大学没有建筑专业,于1932年初转入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成为二年级的插班生。至此,张玉泉这班同学增至11人。

当时中央大学建筑系的教授们都是留英、美、德、日、法的,有好几位知名的教授——刘士能(敦桢)、刘既漂、虞炳烈(伟成)、贝季眉(寿同)、谭垣、鲍鼎(祝遐),李毅士(祖鸿)等。徐悲鸿当时是中大美术系主任,建筑系的人体素描课在美术系上,由他亲自执教。可以说当时的中央大学建筑系集中了国内一大批最优秀的建筑学家和教授,他们中的许多人在建筑创作实践中为后人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近、现代经典建筑,无愧是中国建筑师的楷模和骄傲。

对于在上大学时得到老师们的亲切教导,张玉泉是永远不会忘记的。她记得,建筑系老师要求严格,特别强调对“五柱式”等基本功的学习和训练,建筑系的教学方针是“全面培养、重点突出”,对建筑历史理论和建筑设计的要求精益求精。对建筑学的结构学、机电学等其他专业课程要求也很严格,因而培养出来的学生较全面,基本功扎实,适应能力很强。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