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西区规划
发布时间: 2010-10-2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建筑的建造标准体现出现代科技与社会文明的发达水平,教学实验用房单方造价为2000-3000元/平方米。建筑中注重半室外空间的设计,为师生提供课余时间的休闲交流场所。建筑使用面积的K值系数<0.5,走道宽度>3米,连廊最宽13米。建筑中注重人性化设计,各教学建筑内均设置了交流休闲空间和无障碍设施,设置了残疾人专用通道、电梯和卫生间等。广场道路旁的湖水深度也都控制在1米以内,以保证师生的安全。

 

C.建筑设备上,教学实验用房内设计了中央空调系统(采用冰蓄冷空调技术)、多媒体教学实验设备、安保监控系统、高压配电自动计量系统、网络系统、通讯系统、直饮水装置、卫生间感应式冲水洗手设备和电梯,学生公寓配备了热水供应系统,食堂配置了自动米饭生产线。这些设计反映了时代的科技发展水平,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大学的功能要求。

D.建筑材料与技术上,新校区在建造中大量采用了大跨度预应力结构技术、膜结构技术、预制管桩基础和钢结构等先进技术,如风雨操场、学生活动中心。在建筑室内装饰中大胆采用中高档装饰材料,如吊顶采用了各种铝材和硅钙材料,地面采用了石材、地砖、塑胶、地毯、网络地板,外墙采用了面砖、铝材、幕墙(点玻、隐框)玻璃和塑铝窗。

2)其次是网络化,新校园要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要强调信息的交流和流通,密切学科与学科之间、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与交融,发挥新浙大多学科交叉综合的优势因此,建筑布局打破了以系为单位相对独立分散的格局,而以若干单体组合形成网络化的建筑群,为宽带网和多媒体平台建设以及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A.道路交通网络:在传统的校园布局中,为了解决中心教学区的交通问题,机动车干道往往深入校园中心,易导致人、车合流,造成交通混乱。在东区的设计中,以车行环线围合中心步行区,并连接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这样不仅加强了中心区的整体性,提高了环境质量,也使步行系统和车行系统有机结合,共同构建安全、通畅的校园交通流线体系:

教学楼(图片来源:百度)

24米宽双向四车道环形主干道:为正常机动车、自行车、行人的主通道;

组团之间的次干道:为自行车、行人及特殊车辆通道,部分可供机动车入库;

建筑之间的园内通道:为自行车入库和行人休闲通道;另外,各建筑底部均设半地下层,主要供自行车停放及部分机动车停泊,比较符合国情、校情。

B.供电系统网络:由城市变电所通入,各组团设配电间,实现一万千伏安双路高压供电,组团级配电间全部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自动计量。

C.校园计算机网络系统:各教学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中心和学生宿舍均设计安装了校园局域网,并可以与校外网络互通,实现了教学和管理的网络化。

D.水体网络系统:水作为江南文化的灵魂,在空间的开合中可以串起各空间景观。整个校园对原有水系进行了整合,形成从南到北贯穿整个校园的水际空间。外部城市水系与校园内的湖、塘、池、河、溪通过护校河连成碧绿的水网,建筑物、植被或浮在水上,或倒影水中,相映成辉。

E.其它管网:上水、下水、煤气、蒸气等自成网络,与城市衔接。

水景设计(图片来源:百度)

3)园林化

东区所在之处,环境优美,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因而设计围绕水来作文章,利用原有水系,将水系的营造与各功能分区相结合,从而形成中心景观区域和护校河水网,突显自然山水、诗意杭州的地域文化,秉承浙大百年的历史文脉。

校园以园为规划建设的特色,园在房中,房在园内,房中有园,园内有房。各种元素有机地组合成不同层次的丰富的园林形态,创造独特、舒适的校园人居环境。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互相渗透,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第一层次是中央生态景观带,第二层次是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绿地,第三层次是各组团之间的内院,第四层次是建筑单体内部的中庭。

利用原有水系,将水系的营造与各功能分区相结合(图片来源:百度)

4)生态化

新校园从保护自然生态的角度出发,依托原有的自然环境和条件,利用原有水系,巧妙构思,营造出别具特色的校园自然景观,达到人与自然、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与交融。规划中一条中央生态带,贯穿南北整个校园,建筑则沿生态带东西两侧布置,南北布局、错落有致。

规划中重视基地原有的生态系统,力求新校园在水文、土质、气候、植物、动物等方面与基地生态相融,局部保留原有生态地貌,如河流、树等。同时利用施工开挖土堆土造山、人工造林,建设若干片森林,做到植物种类多样,密林与疏林相结合,乔木、灌木、草坪相间,以改善小气候,为飞禽走兽创造栖身场所。充分体现出科技与人文、人工与自然的交流、融合和共生,使天人合一、浑然一体。

建筑强调自然通风,季风穿堂而过。建筑的朝向、间距保证每幢建筑都有充足的阳光。

校园内水体的洁净方式以生物净化与物理净化为主,尽量避免化学净化。种植水下植物,最大水深达到2米,使之具有自净功能。森林沼泽地的营造、河道驳岸留缝干砌,为鸟类、鱼、虾、螺蛳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