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呈现急速增长的态势,“大学城”这个新名词也应运而生,新学校和新校区匆匆上马建设。大学校园承载着莘莘学子的希望与梦想,校园的设计绝不是简单的设计某个建筑,需要建筑师进行艰辛痛苦的思考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期专题将总结国内外校园规划体现的新趋势、新理念、新方法,尝试探寻可持续发展的校园规划建设的思路。

  • 中国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
  • 不骂大学城,我还能骂什么呢?
  • 大学城——“圈地”怪胎
  • 高校盲目建新校区不可取

中国大学城建设的价值错位

近年来,大学城雨后春笋般地在中国大地上崛起。大学城的发展喜忧参半,现在已到了关键时期。

不骂大学城,我还能骂什么呢?

大学城充其量是一个与教育无关的房地产工程,但它却极大地破坏和伤害了脆弱的大学理念和教育精神。

大学城——“圈地”怪胎

如果大学城按现在这种态势建设下去的话,不但埋下了违规圈地隐患,而且也偏离了高校自身建设发展的规律。

高校盲目建新校区不可取

从土地资源来说,高校扩建校区动辄几百、上千亩地征地建设新校区,将导致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越来越少。

校园建设 标准与逐高

校园的文化不是空洞的事物,它不仅透过校园建筑环境等各种物质形态表达出来,更体现于学校全体成员和各个组织团体的行为方式中。

从大学的精神反思大学校园设计

大学校园设计不能以这样的设计方案为参考,应该正本清源,回溯历史去寻找大学的精神,寻找能够定义和塑造这种精神的空间。
校园建设“显性浪费”与“隐性浪费”的辩证思考
         

中国校园魅力感悟

校园的规划设计考虑弹性发展因素尤其重要,但弹性发展的可能性并非在规划时简单预留发展用地,而是更复杂地体现在校园的整体发展。

建筑与教育专业如何共创理想校园

您是否有把握校园能让路人心生向往?您的校园中可以让校友找到多少回忆?身为建筑师、教师或者校友、居民,我们还可以努力些什么?
低碳时代 校园建设又该如何思考


原创一
因地制宜 打造和谐校园人居环境

校园的功能分区、建筑布局和交通体系是规划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它们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中国的国情,避免简单地套用某种模式,追求总平面图的“好看”及“图案化”。


原创二
生态优先 全面“宜居”的学园都市

高教园区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统一规划、多元投资、高校主体、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理念,将其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学园都市。


大楼之谓
——清华大学校园空间及建筑演变

清华园的历史是一部中国近现代建筑发展的历史。很难再找出能像这个校园一样汇集百年来中国各个阶段、涉及建筑大师数量如此之多的建筑杰作。清华园清晰地折射出中国校园建筑的百年变迁。
  • 广州大学城二期规划设计

    大学城无论是运动场、医院,还是在绿化环保方面,都将与“城”内的教学设施完美结合。大学城规划建设田径场20个、体育馆8个、 风雨操场2个和中心体育馆1个。由中心体育馆、中心图书馆、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和体育休闲中心四足鼎立布置,构筑一个城市公园。
  •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西区规划

    校园以园为规划建设的特色,园在房中,房在园内,房中有园,园内有房园林与建筑互为背景,共同构建丰富多彩、赏心悦目的景观空间:第一层次是中央生态景观带,第二层次是各功能区块之间的绿地,第三层次是各组团之间的内院,第四层次是建筑单体内部的中庭。
  • 山涧梨花香

    校园中心的设计真正做到依山就势,空间序列非常有趣。不过最惹眼的还是校园中心超长的入口空间,其台阶部分不高也不陡,只是俯瞰的视觉效果非常惊人。这个“大峡谷”其实是一个覆土建筑,既达到节能的目的,又可以实现立体绿化、提高城市生活空间和意境。
 

斯坦福大学Manzanita校区设计

斯坦福大学的楼房都是黄砖红瓦,四平八稳,一律是十七世纪西班牙的传道堂式,进入大学首先看到的是土黄色石墙环绕下的红屋顶建筑,棕枷成行,在古典与现代的交映中充满了浓浓的文化和学术气息。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扩建

Price Center扩建部分符合大学中心区设计导则的规划目标,建筑特性和多入口帮助周边的大学中心社区转变成一处 “城镇中心”:一个生机勃勃、密集的以步行为主导的区域,并拥有独特的城市品质。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跨学科科技馆

这是一个借用了很多经典现代建筑元素的当代建筑。建筑的形式和朝向以多种创新手法与建筑选址所处的沙漠环境取得了直接呼应。建筑形式和内容设计、实与虚的对比在很大程度上与太阳方位进行了呼应。



为未来领袖而设计

中国建筑业界可能不知道RMJM是设计一流教育院校的业界翘楚,RMJM的建筑师为客户提供学术趋势及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建议,为教育建筑的规划和提供创新性的解决方案,服务涉及总体规划、建筑设计等。
 

大学校园规划中的文化广场设计

大学校园的城市设计策略

大学校园建筑以系馆为单元来规划建设的设计理念已不适应新的校园现状,以“学院”和“学科群”为单元规划建筑群,已成为当今校园设计的首要决策原则。 对城市而言,良好的大学园区有利于城市空间区域特征及场所感的实现。大学园区的存在有利于加速文化积淀和积累厚度与丰度,从而在根本上加快城市化的进程。
 

校园建筑形态的逻辑生成

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对校园建筑形态的建筑逻辑来说,设计者的问题是如何把握校园建筑的外在逻辑与建筑师内在逻辑的结合。路易•康,习惯于将外在逻辑转换成自己的内在逻辑。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
 
斯坦福大学 辛辛那提大学 牛津大学 韦尔斯利女子学院 圣三一学院 美国空军学院 耶鲁大学 弗吉尼亚大学 斯克利普斯学院 博洛尼亚大学 清华大学 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 凯尼恩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