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建筑与教育专业如何共创理想校园
发布时间: 2010-10-2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教授 

在“九二一新校园运动”开展的近几年中,我到台湾各地的研习活动中与教育界的朋友分享运动经验数十场,每一次我都特别强调“一个好的校园有赖于教育专业与建筑专业好好合作才得以创造”。在演讲中,也用图片说明我心目中的理想校园,期望借此激发在场教育者对校园有所想象。我认为每一代的建筑师与教师都应不断地思考“理想的校园该具有哪些条件”,思考的成果可作为专业间沟通的基础,也让个别专业的努力有具体的方向。

本文是作者描绘的“理想的校园”,提出来供许多正在地为震灾后重建校园而努力的建筑师参考,也希望能让教育者读到。此外,除了用于校园设计参考外,文中所提列的价值若被接受,也可以拿它来检视、评估当前的校园环境。

台湾台南艺术大学建筑艺术研究所副教授曾旭正(图片来源:百度)

学校是什么?

在描绘理想的校园之前,应先讨论“学校是什么”才能就学校的角色进一步构想其空间形象。学校是什么?是配合市场需求提供技术训练的“人力加工厂”,是将蒙昧无知的小孩加以驯服的“驯兽场”,还是灌输国家教化思想的“宣教所”?我常引用建筑思想家路易斯?康(Louis I. Kahn)著名的一段话来说明学校的意涵:

“我想到学校是一些适于学习的空间所形成的环境。学校开始时,一个不自觉为老师的人在一棵树下面,与一群不自觉为学生的人讨论他的觉悟。学生们回味着所交换的知识,体味到与人相处有多美妙。他们鼓励他们的儿子也听听这个人的话。很快建造了空间,成为第一所学校。学校的建立是不可免的,因为它是人们欲望的一部分。我们现有的庞大教育系统在学术机构的掩盖之下,也是自这些小学校生出来的,但他们开始时的精神现在已经被遗忘(汉宝德译,1972)。”

“适于学习的空间所形成的环境”,其要旨不在于空间而在于“适于学习”。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适于学习的方式,所以空间应该随之调整,每一个时代必然因此打造出不一样的校园来。对于教育专业与建筑专业,学校“如何适于学习”是他们必须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教育上,“班级中心”、“跑班制”、“协同教学”等都是对于教学体制的不同设想,对应到建筑专业则产出“一般教室”、“专业教室/基地教室”、“弹性空间”等不同形态的空间格局。

理想的校园特质

在这里我们无意深入讨论空间形态的问题,而是一般性地讨论学校应该给人的意象。我主张学校应该是具有下列三个基本性质的好所在,先标举于下,再个别说明:

充满善意的所在——机能充实、尺度宜人、自然绿意,让孩童每日期待上学;

活动热络的所在——教学活泼、充满智慧、人情浓郁,让路人经过心生向往;

沉淀历史的所在——累积痕迹、一脉相传、材质古朴,让校友轻易找到回忆。

1.充满善意的所在

“善意”是建立人际关系最根本的条件,校园既然是一个让人学习的地方,则让师与生、生与生、师与师之间建立良善关系才足以开启学生的学习动机。校园的善意表现在种种硬件与软件的经营上,因此“机能充实”最为首要,各类教室、厕所、集会场所、图书馆等都应功能齐全,设备不必豪华先进,但应方便使用,让师生体会到经营者朴实但体贴的用心。

空间的尺度是人们体会善意的另一个重点,特别是对幼龄的孩童,尺度表达出欢迎或震慑的意象;无障碍也是表达环境善意的好做法,不应是为法规规定才作,而是真心利他的动机表现。

自然绿意是软化环境表情最好的途径,在亚热带的我们更应善用它。充满自然绿意的校园,加上适当的课程,可以吸引更多学童成为“小小绿手指”,培养出他们与植物为伍的终生能力。师生能主动顾养校内植栽,更是建立他们认同环境的最简单做法。

一个校园如果能做到机能充实、空间尺度宜人、充满自然绿意,必然会让孩童每日期待上学。

2.活动热络的所在

校园里每日每月每学期都进行着例行的各类活动,它们或者由教师发动,或者是学生自发组织;在主题上,它们或者是教学、游戏、典礼、运动,或者是测验、交流与检讨,不论何者,必然是互动的。因此,如何让这些互动能正向地激励彼此,是校园经营者首要的课题。

在校园活动中,教与学是最核心的活动。我们期望它是活泼的,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愈挖愈深、教学相长。除了教学之外,在各项活动中,我们也期待师生之间都能以关爱为出发点,在校园中经营出浓郁的人情。

一旦能建立一个充满善意、人情浓郁的环境,在校园中师生都乐于分享、探索、讨论,则智慧才有增长的基础。不论在课程或非课程中,彼此间有智慧的对话,即使短暂却往往令人印象深刻,影响久远。

一个校园如果能在教学上让老师充分发挥活泼动人、充满智慧的互动,整体展现出浓郁的人情,从这里毕业的校友,即使只是偶然从校园旁路过,必定能引发他深刻的记忆而心生向往(图14)!

3.沉淀历史的所在

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校园是相对稳定的所在,当校外的街区因为开发而大幅变脸的时候,往往只有校园变化最小,足以让离乡多年的游子从中找回对故乡的记忆。

因此,经营校园除了考虑因应时代需求而创新空间外,更应注意累积痕迹,让一些已有相当岁月的建筑物、建筑元素、大树乃至材料的色彩、质感等能被巧妙地保留下来。甚至不只是硬件方面的考虑,若干已具有传统的典礼、活动,能在时光流转中一年年被延续下来并不容易,后来者实在没有权力轻易停办。即使必须新建校舍,也应抱持创建“未来古迹”的态度,除了作好设计之外,也应与建筑师共同寻求采用时日愈久却愈美丽的建筑材料。

历史是被建构的,不论保存旧的或者打造新的,不论硬件或软件,学校经营者都应有意识地寻找历史的痕迹,加以保存或发扬,务求一脉相传。古朴的感觉可以让各年代的校友从校园中轻易找到回忆(图15)。

愿景(vision)是行动的力量来源,建筑师与教育家都有不同的专业愿景,这两个专业愿景的交集正是“理想的校园”。然而,理想校园的实现,靠的不只是实质空间的设计营造,更需要种种教育行动的经营。根据前述的理想图像,您的校园与它有多少落差?

不访试想:您的校园能让人读出多少善意?您是否有把握贵校能让路人心生向往?您的校园中可以让校友找到多少回忆?身为建筑师、教师或者校友、居民,我们还可以努力些什么?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