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生态优先 全面“宜居”的学园都市
——北京沙河高教园区一期A区规划设计方案
发布时间: 2010-10-25   来源:网友Aaron投稿  转载自: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概念篇

本案设计我们提出全面的“宜居”设计理念,以实现社区生态、人文、经济复合系统有机综合发展为规划设计目标。首先,本案在社区规划设计中体现了生态优先原则。在规划中,一方面我们对现有自然因素进行保护和存留。另一方面,在物质形态规划中力图创造舒适、节能的声、光、风环境。在单体设计中,我们从平面、立面、细部构造各个方面采用生态设计方法,在实现舒适居住的同时,使住宅满足节能、环保的生态要求。其次,“以人为本”是本案规划设计的另一重要理念。居住系统中的平面设计、交通系统中的人车分流、绿化休憩系统中的宜人设计等等设计策略从居民生理和精神需求出发,以实现良好的人居环境为小区规划设计的目标。再次,经济方面我们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化设计,实现了住区建设造价和运行维护经费的节省,这也会为住区的销售赢得更大的获利空间。

鸟瞰图

二、规划设计篇

(一)、项目概况

1. 区位分析

基地位于北京昌平沙河高教园区规划居住用地范围内,北与六环路临近,与八达岭高速公路以及东沙河咫尺之遥,南侧与玫瑰园相接,东侧为各高校用地。

昌平沙河高教园区遵循“政府主导、政策支持、统一规划、多元投资、高校主体、资源共享”的原则,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理念,将其建设成为融学习、工作、居住、休闲为一体的现代化的学园都市。现如今已汇集昌平的十余所全国重点高等院校,构筑起了昌平强大的智力支撑系统。

除了良好的政策支持,高教园区生态环境优越、区域产业发展迅速,交通体系方便快捷。

以上几个因素决定了昌平沙河高教园区地块在未来北京住宅市场中的发展潜力。良好的环境品质、便捷的交通条件、发展迅速的产业资源将成为昌平住宅产品价值提升的稳固保证。

立面图

2. 用地概况

规划用地面积约12.9公顷。基地三侧临路,西侧有城市绿化带,这将有效地提升住区的景观条件和环境条件;地块的南侧是已建成的玫瑰园别墅区。用地西侧是八达岭高速路,交通便捷,同时南侧和东侧为高校院区,配套较为完善,同时结合东西狭长地形,宜在小区南北两侧设立主要入口。

基地内部场地相对较为平整,西侧临河流和绿化隔离带。场地内部现有部分树木茂密繁盛,需要在设计中加以保留,并作为未来住区的景观要素加以设计。同时,场地内部仍诸多可以利用的景观元素(例如池塘),这些元素将体现在未来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体现设计与原有地域文脉和现有人们生活的紧密结合与互动。

(二)、总平面规划设计

本案总平面设计从空间结构、功能、生态几个方面综合考虑。

空间结构角度,本案从整体上考虑基地内部的空间肌理,首先在保留了原有的成树资源,尽最大努力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而通过多方案比较,我们确定强调横纵两个方向空间肌理的交错配置,使得原有的空间肌理得以存留,同时也弥补了原肌理的不足,最终让整个住区空间形成一个完整开放活泼的系统。此外,本案在空间设计中注重了两种空间轴线的体现,一中轴线是贯穿小区的主路网体系,便捷地连接起各个绿化景观带和南侧小区中心广场;另一种轴线由各个组团绿地依据原有保留绿化相互延伸,把小区居民向中心绿地引导。

首层平面图

居住功能角度,本案在社区沿主路设计不同主体的中心广场,为整个社区居民创造一个良好的公共空间;在小区用地的南侧,照顾到玫瑰园的高度较低,规划时考虑基地南侧建筑高度适当降低与其取得一定协调性,又考虑到紧邻的高教园北一街对住宅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干扰,因此我们设计了一排多层经济形住宅;在公共绿地两侧,依据不同的位置和角度,我们设计多层板式小高层住宅,使得居住环境更加舒适,同时行列式的布局也使得住宅获得良好的采光、通风、日照和景观等条件。

环境生态角度,本案通过对物质空间的设计,为小区的居住环境创造良好的声、光、风环境。在光环境方面,我们满足规范日照间距的要求;在风环境方面,我们通过不同住宅组团空间结构的优化设计,形成了形态各异的组团空间,使得住区获得良好的风场环境,利于住宅通风,并减少住区风涡流,从而降低垃圾对住区空气环境的污染。

(三)、交通体系规划

“以人为本”是本案交通规划的设计理念。小区车行路有效地将用地内部各个组团组织到一起,并与小区中心广场连接,解决住区车行要求,同时也把居民自然引向小区公共绿地和社区公共广场。组团内道路为步行路,也可作为临时的车行道路,在创造宜人步行环境的同时方便居民生活。

小区停车采用地面、地下相结合的方式。在道路两侧设计生态绿化停车位,在基地地下一层设计地下停车场,充分满足了住区的停车需求。同时,地下停车场结合绿地设计景观竖井,改善地下停车的采光、通风条件。

交通分析图

(四)、景观绿地系统规划

小区景观分为两个层次,主体景观贯穿东西,通过景观水系北侧连通绿化隔带和主题中心广场,形成东西向的景观主轴线。主景观两侧设计微地形,绿地穿插于住宅的底层架空部分,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相互交融。

次级景观分布在住宅之间,次级景观平行于向主景观轴线开放,通过保留树木构成一系列的独居特色的宅间绿地。

在整个景观系统中,我们充分保留了基地原有的树木、水塘、枯树、等等景观要素,并围绕这些要素进行景观设计,体现对基地原有自然要素和人文脉络的尊重和延承。

楼层平面图

(五)、公共建筑规划

本案的公共建筑规划秉承资源优化、整合配置的理念。

在商业功能方面,小区基地北侧高层首层设置商业,面临城市道路,为社区内外服务,商业形态布局合理。同时商业也形成有效的隔音屏障,保障了住区内部的安静。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