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校园建设“显性浪费”与“隐性浪费”的辩证思考
发布时间: 2010-10-20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 

按本世纪初的统计数据,教育资源投入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发达国家为5.1%,我国仅为2.87%。尽管近年来有所改善,但考虑到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总体而言,与先进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的教育资源人均投入仍相对落后。这个现实,一方面说明我国的教育投入仍需加大,从总量上是不足,谈不上浪费;另一方面,说明我国在教育投入中没有可供浪费的资本,实际存在的教育建筑建设标准的不恰当逐高等浪费现象应该引起警惕。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汤朝晖(图片来源:百度)

但就教育建筑建设标准本身而言,教育资源的浪费同样需要辩证地分析,可分为“显性浪费”与“隐性浪费”两种不同的形式。

盲目地好大喜功,把建设标准定得太高,这类“显性浪费”首先是要避免的,比如过高的建筑内外装饰标准、为了追求形象而建设高层教学楼等。关于这点,建筑师们已有共识。但是,把建设标准定得太低,使建成的教育建筑不能发挥最大的效能,或仅仅满足基本功能而忽视环境育人的教化作用,却是一种“隐性浪费”。这一点,应该引起建筑师们的同样关注。无论过度铺张引起的“显性浪费”,还是过度节俭导致的“隐性浪费”,都不利于教育建筑的长远发展,需要我们辩证地思考。避免前一种“显性浪费”相对容易,而避免后一种“隐性浪费”,就不能简单地靠被动执行已制定的指标来解决,而是有赖于建筑师在对当代教育深入研究后主动把握尺度。

作为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建筑对受教育者的熏陶与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当代的教育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对受教育者全面能力的培养。而与之相适应的,往往需要一定的硬件配套 。这在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先问简称《92指标》)中是找不到依据的,要建筑师基于对当代教育的理解去进行合理的探讨与研究。

在我们参与设计的新建高校教育建筑中,交往空间总是备受关注,往往成为群体组织的灵魂。这类交往空间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架空层、扩大的连廊、门厅、空中花园等。如获中国建筑学会“建国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300项作品之一的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东教学组团,其中央交往连廊就起了关键的作用。按照《92指标》,这些面积均不属于功能空间,但适度提高这类交往空间的标准,不应被视为浪费,而是现代教育对教育建筑提出的新要求。

按以往的标准,教育建筑0.6~0.65的K值,只能解决简单的交通功能需要,已不能满足内涵日益丰富的当代教育的要求。对于这类交往空间的加入,简单地看,K值有所降低,但适度地给与K值弹性,教育建筑的空间形态与功能适应性却有着质的提高。教学功能与交往空间得到了整合,教育建筑从只能满足单纯知识传授的空间转化为集教育、交往、文化、展览、表演、学生社团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元空间,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多样的可能,为培养综合型的新型人才提供了有效的物质基础。适度增加交往空间的面积就能实现教育建筑的功能多样、效率提高,是对教育资源的高效率优化利用。

对于尺度的适度把握同样至关重要。关于教育建筑的交往空间近年来已有不少研究成果,但目前主要还是在学术层面的讨论,并没有转化为政策层面。因此,在国家对教育建筑的建设标准作出新的调整之前,建筑师更应从理论与实践上加以研究。避免“显性浪费”不难,要做到避免“隐性浪费”,做到教育资源利用的优化,同样需要建筑师付出努力。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