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因地制宜 打造和谐校园人居环境
——西南民族大学一期、二期校园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 2010-10-2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一、项目背景及规划设计构思

西南民族大学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的航空港开发区内。2001年5月,受学校委托,我们开始新校区的规划设计。2003年9月,新校区落成典礼时,共完成了约14万平方米建筑的规划设计。后来又增加了一些建筑,使一期总面积达到17.4万平方米。因为对我们的工作很满意,2006年3月,学校又直接委托我们进行校园续建工程(二期)的规划设计。二期建筑约22.6万平方米,已于2007年10月全部建成。

校园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

西南民族大学的老校区位于成都市中心区,周边已没有发展用地,2001年学校在成都郊区双流县的航空港开发区征地建设新校区,并打算将文科类和艺术类的院系迁至那里。

当时规划用地共约33公顷,被一条城市干道(即棠湖大道)分为南北两块儿。南面的地块儿约29.5公顷,是主校区;北面的地块儿约3.5公顷,安排附属功能。整个新校区规划的建筑规模约为25万平方米,可容纳全日制本科生5500人。后来实现的一期工程都集中在南边的地块,总建筑面积约17万平方米(即南校区),共可容纳7500名学生。

教学楼

南校区是一个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290米的狭长地块儿,对于校园内的功能分区并不十分有利。经过多方案分析比较,最终选定了将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的方案。与之相应,我们设计了两条机动车道中间夹一条步行通道的校内交通模式:它即能适合东西向日常大量的步行人流,又能使机动车道路方便地到达所有建筑。

此外,根据地块儿的尺寸,在总平面的布局中我们引入72m x 72m的方格网作为控制线,控制道路和建筑的布局。方格网的作用有些像框架结构中的柱网,它即可以加强校园建筑群的整体感,又能够使规划在调整与实施的过程中具有足够的灵活性。

在空间围合上,教学区的三组建筑借鉴了欧洲城市的构图特点:即以步行通道为主轴,用建筑围合出一系列大小不同的广场和庭院,它们之间通过街道、过街楼或廊子相互连接与渗透。

富有民族特色的室内布置

在建筑风格上,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强调建筑体的简约与现代感,力求体现“多民族大家庭”、“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现代化”的概念,而避免建筑风格倾向于某个民族的“民族形式”。同时,通过雕塑、小品、室内装饰等来展现各民族丰富的文化特色。

2003年9月,新校区一期工程的主体,包括图书馆、办公楼、大阶梯教室、公共教学楼、艺术学院教学楼、西区学生宿舍、大食堂、清真食堂、校医院、体育场等共14万平方米建筑全部投入使用。学校为此举行了盛大的落成典礼。后来又陆续增建了东区学生宿舍、食堂和浴室,总建筑面积达到17万平方米。

2004年4月新校区获得成都“人居环境艺术综合奖”。2004年12月新校区又获得建设部颁发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一期工程

二期工程

2006年,西南民族大学在一期校园的北面(隔棠湖大道)新征了16.5公顷地,加上原有的3.5公顷地,形成20公顷的完整地块,准备建设北校区,包括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食堂和浴室、体育场、新图书馆等共23万平方米建筑,可新增11000学生。由于对一期校园十分满意,学校于2006年3月再次决定直接委托中联环规划并设计二期校园。

校园二期工程效果图

由于航空港的扩建及城市道路的变化,棠湖大道作为城市干道的作用预计将会减弱。因此学校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把棠湖大道纳入学校的用地范围,于是要求我们在规划中不仅要考虑南北两个校区分别完整合理,也要考虑将来形成一个整体。此外,在北校区的北面,城市规划部门还为学校预留了大约12公顷用地,我们的规划也必须考虑校园的继续扩展。

二期建筑设计

根据以上这些要求,我们很快确定了规划的基本思路:以棠湖大道为轴,将南校区的功能分区、交通模式以及方格网镜像映射到北校区,使南北校区有相对应的功能分区和道路网,将来很容易形成一个完整的新校园。此外,由于北校区用地紧张,而南校区正好有预留的发展用地,我们把新图书馆放在了南校区老图书馆的北面,这样即有利于新老图书馆的连接,又可减轻北校区的空间压力。方格网的延续,使校园还可以向北面继续扩展。

二期建筑设计效果图

可以说,二期校园的规划是在深入理解一期校园的特点上产生的。它不仅在总体布局上,而且在空间围合及建筑风格上,都延续了一期校园的特点。

将来如果实现了“南北统一”,南北校区的教学区将连成一片,并围合成一个新的中心广场,校园的主入口也将移至东面,直接面向成都市区。相应地,园林区和宿舍区也可分别连为一体,形成新的校园空间。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