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设计我们的校园  > 正文
因地制宜 打造和谐校园人居环境
——西南民族大学一期、二期校园规划设计
发布时间: 2010-10-2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转载自:北京中联环建文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二、建筑文化的思考、探索、特点、效果

西南民族大学的规划设计,从一开始就围绕着两个基本的建筑文化问题展开:一是“应塑造什么样的现代大学校园空间”;二是“用什么样的建筑风格来体现民族大学的特色”。

通过对西南民族大学校园空间的探讨研究,我们逐渐总结了一套具有指导意义的规划设计要点,在其后的很多校园规划项目中,也经常应用。

这些要点包括:

(1)校园的功能分区、建筑布局和交通体系是规划设计中的关键要素,它们一定要“因地制宜”,从实际需要出发,考虑中国的国情,避免简单地套用某种模式或“从图案出发”,追求总平面图的“好看”及“图案化”。

因地制宜”,从实际需要出发

(2)功能分区要根据校园内部的功能要求、用地条件和周边道路及环境状况来决定。国内的校园大都是封闭管理的,其功能分区往往需要与校门的设置一起考虑,也会受到周边道路的制约。在可能的条件下,也要充分考虑国人的文化心理习惯,比如主校门应朝南或朝东布置,使校门内的主要建筑群阳光充沛。

(3)建筑布局除了充分考虑功能需要外,应以能够形成有趣的“校园空间”为目的。校园规划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促进人们的交往。“有趣的空间”不仅有宜人的尺度,适合人们逗留、交谈,也可使过往的人们感受到丰富的空间序列变化。

(4)校园内的交通体系是形成校园格局的关键。校园交通的特点是,上下课时短时间内人流量大。多数校园的尺度适合人们步行,因此要尽量做到“人车分流”,结合“交往空间”和景观系统,在各功能区之内及之间,设计出便捷、舒适的步行通道。另一方面,车行道也应方便地到达每一建筑。道路的设计要因地制宜,当直则直,当曲则曲,避免盲目地追求图案化的曲线。

校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

(5)校园很少有一次性全部建成的,因此,校园规划要充分考虑发展变化的因素。一方面,要对分期建设精心筹划,尽量减少后期施工对前期建成区的干扰;另一方面,要在空间布局上留有余地,给未来不可预知的发展留出可能性。这些都可以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建筑布局与交通体系得以实现。

(6)任何时候,校园的规划都要遵循节约用地、节约成本、降低能耗的原则。在用地有富余的情况下,也要尽量让各功能区内的建筑布局紧凑,节约出空间供未来发展。紧凑的建筑空间不仅节约用地、方便往来,也有助于形成亲切宜人的交往空间。

在建筑风格上,我们从一开始就有过许多讨论。有人认为“民族学院”就应该有“民族特色”,而“民族特色”就是找一些建筑符号来进行装饰。有人也按照这个思路进行了探索,但很快发现这是行不通的:中国具有56个民族,建筑风格多种多样,用什么具体的形式才能代表所有的民族呢?

“民族学院”就应该有“民族特色”

我们后来放弃了“民族特色”的命题,转而探讨“民族院校特色”。而民族院校特色则应更加强调“多民族大家庭”、“共同富裕”、“共同走向现代化”等概念,避免建筑风格倾向于某个民族的“民族形式”。

我们通过现代建筑的简约与质感、建筑空间的围合与渗透,来抽象地体现上述观念,同时,通过雕塑、小品、室内装饰等来展现各民族丰富的文化特色。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