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西区规划进一步完善
针对东区出现的上述问题,在新一轮的西区规划中,针对西区特定的环境特征,结合高校发展的新趋势,新战略,提出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应对措施。
西区筹建正处在浙江大学战略布局的关键阶段。根据国家教育科研体制的改革方案和学校总体发展战略,我校拟组建若干个国家实验室和研究院,并以此为核心将各学科组合起来,形成七个学科群。学校中远期总规模按5.8万人控制,其中本科生3万人、硕士研究生1.2万人、博士研究生0.8万人、留学生0.8万人,另外还将有数量众多的成教、培训人员。其中紫金港校区东区将容纳2.5万名本科生,其余全部规划安置在西区。
按照上述规模设置,紫金港校区西区将在今后的若干年内分批规划建设各建筑群,其中文科建筑群12万m2,理学院建筑群12万m2,其它学科群建筑30万m2,校行政楼、图书馆、公共文化中心、国际教育中心、国防科研中心、农业推广中心、测试中心、培训中心等建筑共28万m2,国际医疗中心12万m2,学生公寓、研究人员宿舍、食堂及学生服务设施等建筑面积40万m2,各类体育健身用房5万m2,总计约139万m2,扣除代征用地后的容积率约为0.53。
规划中的西区紧靠已建成的东区,以规划城市快速干道紫金港路隔开,西至绕城高速公路,北靠城市快速干道留祥路,南临规划的余杭塘路,是杭州市的保留规划用地。用地北侧是三墩新城区,南侧是蒋村集镇和西溪风景区,交通方便,地理位置优越,距离市中心约十公里。
西区规划范围内的用地目前主要由农田、水面(池塘和河流)和农居组成。地块范围内植被茂盛,河流纵横,池塘密布,余杭塘河贯穿东西,属杭州西溪湿地的一部分,平均黄海海拔2.30米。共计有大小河流18条、水塘315个、各种林木169片,自然风光十分优美,具有典型的江南水乡地貌特征。其中余杭塘河近期内仍然保留6级通航的功能。该地块被余杭塘河等六条较大的河流分割成若干块,水系约占总用地的四成。地块内的农居共有400余户,今后将规划移建至南侧的蒋村集镇内。

以学科群为特点形成组团式的建筑群,将校园构筑成研究型的“社区”(图片来源:百度)
紫金港校区西区在规划理念上突破以往校园规划的模式,以学科群为特点形成组团式的建筑群,将校园构筑成研究型的“社区”,以国家实验室(研究院)及共享资源平台为“核心”,连接相关学院组成研究型的“社区”单元。具体有以下一些规划原则:(1)处理好与校园整体规划的关系,明确功能分工,推进学科的综合化发展特征;(2)共享平台可分校级平台和学科平台两级;(3)构建紫金港校区东、西两区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和环境,实现校区内的绿色循环,使人与自然和谐共存。(4)充分保护利用基地内的原生湿地,在维持原貌的基础上适当整合治理,使之成为校园内的主要环境景观。校园景观应全面深入地考虑自然保护区的景观、教学科研建筑的景观、行政服务区的景观、宿舍区的景观以及其它人造景观等五类景观的规划;(5)坚持交通以人为本,紧紧围绕人的活动,为教师、学生在其中的工作与学习创造便利的条件,充分考虑与东区及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机动车辆的合理停放等问题;(6)积极创造校园的人文环境,创造自由的文化氛围,为师生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交往聚会场所、活动空间和相关设施,传承浙大优良传统和江南地域文化;(7)推动学校与国际之间、校际之间、学校与杭州市之间、学校与周边地块之间交流方式的多样化与多层次,形成互动协调的开放化的格局;(8)节约土地,合理规划,坚持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
在此设计理念的支撑下,我校面向国际征集紫金港校区西区的概念性规划设计方案,从递交的概念方案来看。大多设计单位针对东区出现的问题作出了回应。
针对严格功能分区造成的使用不便,多家单位采用组团式布局,各学科组群的教学用房、学生宿舍、食堂和体育设施等布置在同一个组团中,做到了同一组团内的功能混搭。如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方案多组团,放射式布局。柏林工大方案中分子式和网络式相结合的规划布局模式,功能体散落布置。规划七个组团,每个都包含公共活动、研究、教学、住宿和小团队活动等五种功能。
众多方案中对尺度的问题开始关注并严加控制。小尺度,底层高密的学生宿舍也开始出现。对广场,组团规模都控制在200m,100m甚至更小的步行尺度以内。
更值得欣喜的是,这次的方案征集中,对原生湿地的保护,对原有地貌的尊重成为大家的共识,多个方案尊重自然,重视生态。各家设计单位充分认识到西区用地规模和地貌特征对规划的影响,更多地从城市的概念去审视校园布局,更多地注重生态景观环境和开放交流空间的营造。在功能上也突破了以往的简单分区,通过更完善的道路分级系统和建筑组团体系以适应大学学科、科研和教育的最新发展。同时各方案也都考虑了校园分期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目前,西区的具体的建设工作还为展开,但是众多规划设计竞赛方案为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借鉴。东区规划是摸着石头过河,欠缺经验,可以说是大尺度的分区规划在中国的第一次实证。有了东区规划之中的经验,以及看到西区规划中良好理念和得力措施,我们有理由相信,紫金港校区会再一次成为新形势和新模式下我国校园规划的典范,有助于浙江大学向着世界一流大学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