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新锐的力量  > 正文
Bjarke Ingels:实用乌托邦
发布时间: 2011-03-01   来源:网友十年投稿  转载自:BIG建筑事务所 

明星就是明星,一举手一投足都光彩照人。Bjarke Ingels在同济大学举行一场名为“Architecture Preview”的演讲,400 人的大厅座无虚席,台上的Bjarke Ingels 像脱口秀主持人一样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自然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让建筑“活”了起来。

他是如此讨人喜欢,2010 年1月的ICON 杂志更是将他的漫画肖像做封面人物,他忙碌地在地球上飞来飞去,并且还因此有人邀请他到处发表着评论和演讲。

Bjarke Ingels,丹麦哥本哈根BIG建筑事务所的创立人兼设计总监,担任上海世博会丹麦馆的建筑设计。这位当今建筑界的冉冉新星,其作品大胆幽默又环保实用,更囊括了意大利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评委会特别奖、世界最佳住宅、北欧国家最佳建筑奖等在内的国际奖项,叫好又叫座。

Bjarke Ingels

当其他年轻建筑师那样痛骂政府和开发商,Bjarke Ingels 却对所有有理和无理的要求都说“好”,然后再把不利的政治因素转化为推动发展的要素。近日Bjarke Ingels 的建筑漫画本《Yes is More》在国内推出中文版,国人有机会了解更多这位年轻建筑师风光背后的有趣故事。“与其拒绝这个拥护平庸与妥协的残酷现实,我们选择拥抱眼前面对的一切,以一个令人愉快的面目继续投入到激进的设计当中。”当叛逆不再是先锋的全部,Bjarke 向你展示如何成为一个出色“出世”又不减个人风采的建筑师。

虽然和库哈斯、扎哈这些大师相比,Bjarke Ingels 只能算个初出茅庐的楞头小伙,但如果你在Google 上输入他们的名字,会发现Bjarke Ingels 的搜索结果是库哈斯的两倍,扎哈的三倍。曾作为库哈斯OMA事务所里的一员,Bjarke 在设计理念上不但与师傅有着共鸣:以纯净的空间大胆地去尝试实验,更紧记建筑是解决现实世界问题的手段。而两人在对媒体力量和公共策略的重视更是不遑多让:库哈斯曾联合OMA 建筑事务所推出《疯狂的纽约》《S,M,L,XL》等书显示出自己对于建筑和建筑之外的勃勃野心;Bjarke Ingels 的新书《YesIs More》就仿若他乌托邦实用建筑主义宣言。这本展开来长达130米的卡通连环画,用前所未有的有趣方式,诠释了新世代建筑师开拓性建筑设计实践背后的所思所想。虽然拜在库哈斯门下,但师傅的那种“刺儿头”风格并不是Bjarke 所选择的成功策略,他非常擅长于为客户无法言说的需求赋予建筑形式。在《Yes Is More》导言中,他写道:两个极然对立的方向引领着建筑的发展。一种是前卫先锋的疯狂理念,却往往因为脱离实际而使其只能成为行为古怪的猎奇者;另一种是有优秀组织的设计机理。诚然,Bjark 正带领自己的年轻建筑团队向着后者的指向进发。

《Yes is More》是一本很有趣的建筑漫画本,为什么当初选择用漫画来诠释你的建筑理念?

Bjarke:在我心目中,建筑就是这么的一种艺术与科学:它不断刷新着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使之适应人类不断变化的生活方式。我曾问过自己,如果可以发明一种新的形式,结合图画、相片和文字去叙述隐藏在每一个项目背后故事的话,这会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而我们后来才意识到这种形式其实早已存在,它就是漫画书。将这个建筑漫画本名为“Yes is More”,其实是说明了为城市建起万座高楼的幕后英雄他们的想法转变历程。例如在书中,你可以得知当年密斯·凡德罗触发了“Less is More”现代极少主义的爆发盛行,然后菲利普·约翰逊引入了折衷主义,让建筑敞开胸怀迎接更多变化的风格,就像他向外界宣称“我就是一个妓女!”一样……

Bjarke Ingels作品

 你认为世博将会如何影响以后的建筑设计?

Bjarke:直到目前为止,上海的城市建设依然停留在“摩天大楼”这个单一类型上重复再重复, 这是很残酷的事实。我希望世博的口号“Better City,Better Life”能让人们将注意力重新放回如何将庞大人口数量织入这个城市的肌理中。想象上海变成可以让人们骑着自行车畅行无阻、在黄浦江里畅泳、随时随地呼吸到清新空气的理想都市,让所有人在宽广的公共空间或高质量的私人居住空间中自由切换。

据我所见,上海世博会上95%的观众都是中国人,所以丹麦馆希望向中国输出的是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人们可以尝试跳进港口海水,在拥挤的城市中心里畅泳,或者骑着自行车在那个大圆环里上上下下。我们希望揭示出一个可持续发展城市的概念不只是降低碳排放、减少能源成本,更重要是提高生活质量。

你们在中国的项目进展情况如何?

Bjarke:深圳能源大厦与重庆马戏团广场(Circus City)一样,灵感都起源于步步向上的水稻梯田形象。传统稻田是人们因应自然山势改造成适合农作需要的地貌。同样道理,摩天大楼在越来越密集的专业人口和当今的经济效率影响下,需要进化为提供可变形、功能性和带有良好装饰功能的新型工作空间。我们提出,将深圳能源大厦建成首栋”新物种”式的办公大楼,它将建筑物的外部接口与内在功能连接起来,让阳光、光照、空气湿度、风流等资源去形成一个内在舒适度最大化的新功能体。

我们计划将重庆马戏团广场与扬子江旁边的公园融为一体,我们选择以一种全新的建筑手法去突显该区域的自然特色,和谐地与河岸斜坡融合在一起,让马戏团广场这个人造的“梯田”地貌同时结合视觉欣赏性与实用美学。

你之前在OMA工作,当年的经历为你管理BIG产生了什么影响?

Bjarke Ingels作品

Bjarke:老实说,对于我这代建筑师而言,你很难去忽略Koolhas 的存在。他那种“建筑是杂乱地参与到社会中”的思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都影响深远。其每一个项目都包含着独特的社会含义。

BIG 是近年发展态势最好的年轻建筑事务所之一。你如何在压力下让每一个作品都保持灵气?

Bjarke:作为一个不断向前进步的建筑师来说,当你与一群越来越聪明的团队工作,项目的挑战性日益增加已经不是一件坏事。在这本书中,我们想提出一个疑问:为什么先锋的作品总是被它们所批判的对象如此消极地诠释?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先锋派建筑师总是以愤怒的年轻人的形象出现在大众面前,他们反对所有的当权派;又或是天才们不被这个世界所认可而心灰意冷。所以与其拒绝这个拥
护平庸与妥协的残酷现实,我们选择拥抱眼前面对的一切,以一个令
人愉快的面目继续投入到激进的设计当中。

我们几乎跟所有的需求说“Yes”,无论它合理与否。我们对演变更感兴趣,而非革命。事实上,达尔文的进化论树图就能很好地诠释BIG 的设计过程。每个项目里我们都需要不断进行设计会谈,而建筑作品的概念在日复一日的会议中,就像生物的世代进化般继续下去。有时候突如其来的灵感就像生物的变种一样为我们带来惊喜。在头脑风暴中会突然迸发出一个伟大的构思,但它并不符合我们当前项目的特性,但是对于其他客户来说,在其他文化的背景下,对于别的难题来说这将是一个正确的答案。

Bjarke Ingels作品

你的职业生涯中出现过什么转折点吗?

Bjarke:我一旦你与现实世界产生相互作用,被卷入这个世界的漩涡里,这种影响力便会从项目本身散发出来,而开始向前所未有的方向发展。每一次项目的实现,就像我的一次新生。一个好的构想它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带有不分地域、国度的普遍性。最近我们对节约型和生态型的新建筑形式产生浓烈兴趣——“无需引擎的工程学”(Engineering without engines),我们尝试去找出一种新的方法和手段,通过计算和模拟手法去消除过多的机械作用力。在当今时代的大背景下,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而必须拥有的长远眼光将是我们全人类包括建筑设计师在内应该面对的最大挑战。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