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聚焦 > 双重身份下的研究与建造  > 正文
赵冰:感悟规划与设计之道
发布时间: 2012-06-26   来源:网友ryder投稿  转载自: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 

对于恢复高考后从本科培养的中国第一位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的博士、城市设计学院首任院长、教授赵冰来说,城市与建筑的文化积淀与时代背景是规划与设计立足的根本,方此才能感受源远流长的历史文脉,感悟民族创作的永恒之道。

1988年5月博士刚刚毕业,25岁的赵冰就应校长之邀到我校创办城市规划专业。尽管还年轻,他现已经主持百余项规划与设计项目,发表论文百余篇。不久前还在国家领导人重视下受邀主持汶川地震震中映秀的灾后重建规划设计工作。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教授赵冰

提及从事创作实践的文化背景和创作取向,赵冰显得沉静而内敛。“我更多的是以身处的中华文化的当代转换为背景,来探求一种适合于当代的规划与设计理念、方法,并通过作品表达出来。”

赵冰认为他个人的生命意志就是创设自己的活的信仰体系。因此,他的创作具有强大的内驱动力,不论是城市规划还是建筑设计,来自于内心的力量会左右他的整个创作过程,并与他的活的信仰体系从根本上锚锢;大量的创作活动也是他信仰体系深化的养料,为他的教学经验拓展了广阔的空间,并一步步将自己涵化成一个开始在国际上产生影响的规划师、建筑师和思想者。

赵冰受到欧美规划和设计体系与技术的影响,他却不崇尚、不倡导,因为他的生命意志不会离开自己的信仰根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书写理念和方法的展开,在创作中我心中始终有一种‘风’生‘水’起的感觉,风吹过所需要设计的地段,演绎出规划和设计的空间和形态。”赵冰说。近几年他又逐渐增加了水的感觉,特别是在规划创作中,“当单体建筑变成群体,当群体演变成城市时,水的感觉便在我心中荡漾开来,规划设计的东西好像是水在大地上蔓延。”有一次,一位哲学家、冯友兰的一位涂姓弟子和这位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委员、湖北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委员会主任聊起时说,“你的感觉跟中国的传统吻合。庄子就是风的感觉,老子就是水的感觉。”

赵冰活的信仰体系的表述融汇了西方的神学、哲学和东方的佛学和易学。他在20世纪90年代后半期的创作常能找到风吹过的某种感觉,仿佛构成了一个可以相通的境界。在这些作品面前,观赏者从隐喻落到实际,以一种真正的运动感知方式经历与赵冰作品的交流。

赵冰在研究城市演变、做城市发展预测、做规划设计时就是直接以水来进行模拟的。一种风生水起的强烈内蕴驱动着他的创作倾向,这种潜流使他在做规划和设计时增加了新感觉;他的数字化思想、方法、技术日益强化成为他创作的新亮点。

30年来,赵冰一直着力于中华文化根基上的探索与思考,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生,而这些学生也日渐成为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领域的新生主导力量。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