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广州华侨建筑群“旧貌换新颜”
发布时间: 2010-08-06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随着亚运会的临近,广州“穿衣戴帽”(指装饰重要旧建筑)工程仍在紧锣密鼓地实施。旧南海县社区的华侨建筑群旧貌换了新颜,《大公报》旧址的老房子通过修葺也恢复了原有的古朴和特色。

侨乡开平以碉楼的赤坎镇著称(图片来源:百度)

越秀区六榕街旧南海县社区因曾是明清南海县衙所在地而得名。该社区有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吊碑井、《大公报》报社旧址和建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集岭南民居特色和西式洋楼风格于一体的华侨建筑群。

近年来,六榕街以广州亚运会为契机,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故的原则,修葺惠吉东街、惠吉西街(含一坊、二坊、三坊)的华侨建筑群,并致力宜居社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六榕街上路两旁大树遮阴,微风习习。别具特色的华侨建筑在蓝天绿叶的衬托下古色古香。

“以前旧墙都发霉了,陈旧的广告牌风一吹就摇摇晃晃的,走在街上都不安心。”旧南海县社区居民陈奶奶告诉记者,“现在好了,烂掉的飘雨篷、广告招牌和防盗网都被拆除了,残旧的外墙也被清洗干净了,残缺的房屋雕花也修补好了,街道整洁了,走在路上也舒心了。”

据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介绍,他们还统一整修、更换楼房木窗、铁门,统一安装晾衣架、晒衣竹、信报箱,还专门配制外墙粉饰所需的颜色体系粉刷外墙,尽可能还华侨建筑群原貌。

 “《大公报》报社旧址、民国时期陈济棠公馆和华侨建筑群,这些都是古迹。他们浓缩、记录和见证了羊城岁月的沧桑变迁和历史内涵。所以我们即使给这些建筑‘穿衣戴帽’,‘穿’的也是原有的衣服,‘戴的’是原来的帽子,保持原有的古色和特色。”居委会工作人员表示。

而今,社区优雅祥和、干净舒适、别具风情的环境得到居民和政府的认可和表扬,归国华侨陈姨告诉记者,她在社区里很有归属感,并决定留在广州安度晚年。

责任编辑: Helen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