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资讯 > 热点新闻  > 正文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设计赛 华工本科生折桂
发布时间: 2010-06-02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华工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强调生态注重粤港通关效率

媒体从华南理工大学了解到,该校建筑学院4名本科学子设计作品——“浪涛叠影”近日摘得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国际概念设计比赛公开组比赛第一名,成为国内唯一一个获奖团队。

作品供特区政府参考及采用

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及澳门三地的策略性道路系统,而香港口岸则是大桥工程香港段非常重要部分。去年12月初,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路政署广邀世界各地建筑规划专业人士和公众参与口岸建筑、外观及总体规划,拟吸纳世界各地创意,为将香港口岸打造成香港新地标提供参考。

据大赛网站有些介绍,本比赛旨在邀请建筑、工程、园境建筑、规划及测量之专业界别及社会各界人士,就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提供具创意的设计理念,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参考及采用。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及地区 160多个团队参加了这个比赛,其中超半数为海外参赛者。比赛分公开组和专业组两个奖项,最终有10份作品获奖,专业组第一名是香港的一个团队的作品《同一屋檐下》。

华工作品为唯一在校生作品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四名本科生杨逸敏、伍亮、林鑫成、何宇馨在香港口岸人工岛上“描摹”出一幅副别致的生态图:依据功能与人工岛环境建立流畅的单向曲线,构筑一座简洁美观而不冗杂的建筑主体,在建筑内部,根据通关人群活动特性错层设计庭院空间,以减少人们通关时等待的焦急与枯燥。

这个名为“浪涛叠影”的项目获得公开组第一名,是本次大赛唯一获奖的国内作品,也是唯一在校学生项目,他们的作品日前在香港中环荷李活道10号前中区警署和港铁东涌站展出。

“浪涛叠影”项目负责人、华工建筑学院景观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伍亮介绍,为了设计出最具人性化的口岸,他还特意去了一趟香港,切身感受市民等待过关的苦与累,由此完成了对作品的初步设想:“粤港通关人流量大、通关手续不可避免,利用建筑设计提高通关效率的同时,还采用网架结构开阔空间、增加建筑通风,现场增设生态要素,从而降低人们因排队产生的疲劳感。”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