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建国门桥东南角,四星级凯莱酒店外搭起脚手架,并围起绿色围挡。凯莱酒店1992年开业,今年6月1日正式停止营业,准备拆除,之后原地重建五星级的“国际化商务高端酒店”。凯莱所属的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拆除是因为酒店现有规划与建筑结构存在“硬伤”、酒店设施严重老化。但也有不同声音认为,凯莱想要升级不一定非要拆除,其仍有改建余地。而争议的背后,也反映出对于现代建筑的拆除重建,缺少明确的年限标准。
6月19日,北京市规委就凯莱重建规划的公示期截止。目前,凯莱酒店已进入拆除准备阶段。
建国门桥东南角,凯莱酒店周边搭起一圈近12层楼高的脚手架,楼体南面的脚手架外,挂着绿色的密布网围挡。酒店立面的蓝色玻璃幕墙上,蒙着一层灰,白色瓷砖已经发黄。
今年6月1日,凯莱酒店正式停止营业。6月19日,北京市规委关于“凯莱酒店项目控规调整”的公示截止。6月底的时候,酒店外围已开始搭建脚手架。
“搭脚手架主要是防止拆除时有建筑垃圾掉出来。”昨日,施工方宏安达建筑物拆除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说,现场共有60余名工人,可于本月底全部搭好脚手架。8月中旬,待酒店内部设施和物品都搬走后,就将开始拆除。拆除过程约需3个月。
凯莱酒店的“业主”,中粮集团相关负责人在电话中表示,酒店很快要拆除,但具体时间并未确定。
这一切都预示着,这座曾经辉煌的四星级酒店,在“存活”20年后,即将消失。
昨日,凯莱酒店外,工人们正在搭建脚手架。
建筑结构“硬伤”之惑
负责人表示,目前的酒店规划与建筑结构存在“硬伤”:进出通行困难,可达性差;酒店层高偏低,客房面积过小;仅有62个停车位,没有绿地面积。
不过,凯莱酒店设计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梁震宇并不认同“硬伤”说。
梁震宇回忆,当初批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面积有限,几乎是贴着“红线”(规划控制线)建造的,设计了一个环形的行车通道,方便车辆进出。
梁震宇说,按照当年的规划,酒店限高60米,但在设计时已经考虑到今后的发展需要,所以在地基的承载力计算时,留了加层的余地,“拆除重建后的酒店要拔高20米,相当于再加高6层。”梁震宇说,通过改造增加6层钢结构,达到80米的高度,是可实现的。
“如果能加高6层,是否就可以不拆了?”75岁的梁震宇发问。
设施老化 更新与重建?
除建筑结构存在“硬伤”,凯莱酒店拆除重建的另一个理由是酒店设施严重老化。中粮集团酒店事业部负责人说,酒店制冷机组、柴油发电机组、供热设备、消防给排水设备等已使用近20年,机电设备、管线严重老化,很多管材现已严禁使用,存在一定程度的消防安全隐患。
55岁的陈先生在凯莱酒店工程部工作了近20年。陈先生回忆,工程部的主要工作就是对酒店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维修、保养和更新。“小修小换是常事儿,但酒店对整体设施并没进行过大的改造或彻底的更新。”
据了解,按常规,酒店设备每10年至15年就应进行一次彻底的更新。
“设备更新本是酒店的常规动作,现在却作为凯莱拆除重建的原因。”作为设计者,梁震宇感到不可思议。
相关部门介绍,凯莱酒店项目用地属于中粮集团的自有用地,中粮集团自己提出要拆除改造的需求。对于凯莱提出的重建方案,有关部门曾组织建筑、设计、交通、城市景观等方面的专家,进行评审。专家评审认为,从城市规划的角度来说,凯莱、酒店的重建有利于这一地区城市建设形象的改善和提升,也符合北京建设世界城市总的思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