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佛罗伦萨的圣母百花大教堂和位于威尼斯的圣马可大教堂则又呈现出与巴黎圣母院和米兰大教堂不同的建筑风格。圣母百花大教堂融合了哥特风格和罗马风格,有一个橘红色的漂亮圆顶,设计这座圆顶的布鲁内雷斯基Brunelleschi在当初建造时,采取了新颖的“鱼刺式”建造方式,从下往上逐次砌成,这一杰作连后来的文艺复兴巨匠米开朗基罗也自叹不如。而圣马可大教堂更是融合了东、西方的建筑特色,它原为一座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了哥特式的装饰,如尖拱门等;17世纪又加入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装饰,如栏杆等。它的五座圆顶据说是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则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形设计,这些建筑上的集大成让每一位参观者皆惊叹不已。

圣彼得大教堂(图片来源:百度)
不过,一切的辉煌在梵第冈的圣彼德大教堂面前也显得黯然失色。这座全世界最大的教堂不仅是欧洲天主教徒的朝圣地,也是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教堂最初是由君士坦丁大帝于西元326-333年在圣彼得墓地上修建,为巴西利卡式建筑。16世纪,教皇朱利奥二世决定重建圣彼得大教堂,并于1506年破土动工。在长达120年的重建过程中,意大利最优秀的建筑师布拉曼特、米开朗琪罗、德拉·波尔塔和卡洛·马泰尔相继主持过设计和施工,直到1626年11月18日才正式宣告落成,成为融文艺复兴式和巴洛克式风格的建筑艺术奇葩。
教堂最为著名的要属中央的大拱形屋顶。这个大圆顶最先是布拉曼特于1506年设计,1514年布拉曼特去世后由拉斐尔接替,六年后,拉斐尔也去世,71岁高龄的米开朗基罗临危授命,接替了这项工作,并以“对上帝、对圣母、对圣彼得的爱”的名义设计了双重构造、外暗内明的圆顶,不过,一直到他死后20年,这一杰作才由别的建筑师完成。
站在米开朗琪罗设计的穹窿顶下抬头上望,不禁感到人的渺小,但也感到人的伟大。这一座座跨越世纪建造而成的教堂也同样穿越历史的长河,直到今天仍熠熠生辉,闪耀艺术的光芒,迈入不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