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本站独家  > 正文
小城市?大平台
发布时间: 2010-02-01   来源:畅言网archcy  转载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身处国际化大城市中的我们,常常忽略了中小城市巨大的可塑潜力,而那其实是建筑师可以大展宏图的舞台

从目前的建筑创作的成果来看,中国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一线城市成为了风格迥异、花样迭出的建筑“秀场”。建筑师们愿意在这些城市张扬自己的创作才华。然而,中国的建筑水平不能只靠这三个城市撑门面,一些三级城市、四级城市甚至县城才是建筑师更能发挥潜力的地方

 

图片来源:百度

如今,北京、上海和广州的新建建筑与国外发达城市不相伯仲,有些甚至比外国建筑水平更高一筹。但小城市建筑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大城市相比却是天壤之别。所以,建筑师在关注顶尖建筑项目的同时,更应关注中小城市的发展。北京只有一个,上海也是唯一的,“设计改变中国”还是要靠众多中小城市的改造。伦敦、巴黎等一线大都市周边的小城镇,是当地人更乐于选择的居住地,它们有着大城市不具备的宜居性。因此,有人估计:未来建筑作品更可能在三级、四级城市中大量涌现。建筑师和媒体都要对此加以关注,这样中国建筑才可能赶上世界水平,甚至达到领先水平。

郭洞村的旅店(图片来源:e景苑)

中小城市的建筑设计要注重保持其本身的特色,切勿忘记留住自身的“灵魂”。若去刻意模仿或“克隆”大城市的做法,盲目赶时髦,“中心开花,大拆大改”,大肆兴建高楼大厦、大广场和大片绿地,并安置一些不伦不类的大型近代建筑,会对城市的格局造成严重的破坏。建筑师不应该是乡土建筑的破坏者。陈志华先生曾强烈斥责无节制的旅游业对乡土建筑和古村落的破坏,他谈到:“比如我们提到的浙江武义的郭洞村,本来它的村口是最美的,但为发展旅游业当地居民在村口建造了一山坡的酒店饭店,比村子都大。”这种做法也可以称为“建设性破坏”。类似的情况层出不穷。尤其目前当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加速阶段,在大建设的高潮中,这类“建筑性破坏”已是司空见惯。

建筑师应该看到,一个拥有个性的城市和城市的个性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它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凝结,是一个城市独具的魅力之所在,是城市的标志和名片,是摹仿不到抄袭不得的。人为地改变一个城市的传统风格和特点,牵强附会地注入一些格格不入的元素来表现自己的个性,都将是“邯郸学步”。

当我们走进一座个性的城市,就如同阅读一本精彩的书籍,品味一杯悠悠美酒,聆听一首幸福的乐曲。让我们的建筑师来把我国中小城市装扮得更加优美,更加宜人居住吧!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