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畅言网联系,5月19日,业界著名建筑师、中房集团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布正伟大师受邀前往成都,为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的建筑师们作了一场名为“主导设计型建筑师潜能优势的修炼之路”的主题演讲。在此,我们特将布大师的演讲内容载于网站,以飨读者。
一、命题中的几个概念与探索意义
1.WTO文件把建筑设计归结为“建筑服务”,而这种建筑服务又主要是由建筑师去完成的,(详《联合国1991年出版的产品分类目录》),根据其服务的具体内容,我们便可以把建筑师分为四个基本类型:管理服务型、策划服务型、科教服务型和设计服务型。
2.主导设计服务型建筑师是指这样一个群体,他们既善于概念设计,又能胜任建造设计,并在参与或主持设计的全过程中,可以从容自如地协调或掌控各个环节,善于处理设计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设计团队共同创造出美好建筑作品而甘于无私奉献的、核心人物式的优秀建筑师。
3.命题中所说的“潜能”,是指“蓄势待发”的专业学养和职业技能,是通过长期学习、观察、体验、思考、比较、研析、判断、认知、归纳,以及在自觉实践中的印证检验与抽象升华而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潜在能力,潜在能量。只有积蓄了这种能力和能量,我们才可以从一般设计型建筑师,成长为主导设计型建筑师,这个过程的长短,因具体条件的不同而有不少差异,但关键还是要认识到其中的规律和奥妙。
4.主导设计型建筑师在高层次的设计市场竞争中,肩负着势在必得的突击队和先锋队的使命,而同时,对壮大建筑师队伍和繁荣建筑创作,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引导作用。
5.主导设计型建筑师是在社会大熔炉里炼就出来的,各个设计团体都应以长远的战略眼光,为努力培养主导设计型建筑师创造充分的条件:一是提供“舞台”,二是提供“机遇”。“潜能+舞台+机遇=引领建筑创作”,对个人如此,对团体更是如此——这是国内外建筑界中一个铁的定律。
二、主导设计型建筑师的潜能优势之一
能从建筑的本体论、文化论与艺术论的开阔视界,去全面把握设计创意的酝酿、深化与确立。
建筑设计起步的关键在设计创意。建筑创作最容易走偏的,也是起步时的创意。根本性的应对策略和方法,就是通过建筑基本理论框架,去不断调整自己的理论思维,不断开拓自己的创作视界。
1.从建筑本体论去控制设计创意的适宜度
建筑本体论,就是从建筑的本色(本来面目)、本质(根本性质)、本源(形成根源)去看待建筑。
建筑本体论的核心思想——建筑乃是由人类精神并通过物质技术手段去铸造的生活容器。人类精神的构成分为理性构成部分和非理性构成部分,后者则又以“情感”为其基石。这样,建筑中便存在着人类精神构成中的两面整合。由此可以导出“理”与“情”相互整合的三种基本模式(《自在生成论》P.12)。
以建筑本体论核心思想所启示的清醒思路,我们便可以对设计创意的“适宜度”作出权衡和判断,从而对设计创意中容易出现的相关偏差,如作过了、想偏了、搞乱了,玩俗了等,及时进行纠正。
2.从建筑文化论去展示设计创意的丰厚性
建筑文化论,就是从人类整合文化学同构的不同层面上去体味建筑。
建筑文化论的核心思想——物质文化是基础层面,精神文化为顶端层面,艺术文化则构成了两者之间的中层屋面。所谓建筑文化内涵,应全面地理解为这三种文化各自包含的本质属性之总和(以上三种文化的属性,详见《自内生成论》P.34)。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究竟有哪些方面的文化因素可以掺合、渗透到设计创意中的“物化”过程中来。与此同时,建筑文化论还进一步明确了,上述丰厚的建筑文化内涵,只有通过完整无缺的三大外显特征系统,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示:(1)与功能性质相协调的“艺术气氛”外显特征;(2)与环境氛围(自然环境的、人文环境)相融合的“文化气质”外显特征;(3)与社会发展相映照的“时代气息”外显特征。
以建筑文化论核心思想所启示的开阔视界,我们便可以对设计创意的“丰厚性”作出权衡和判断,从而对设计创意中容易出现的相关问题,及时进行研究。
3.从建筑艺术论去寻找设计创意的场所感
建筑艺术论,就是从艺术生产大系统中的环境艺术系统这一定位去审视建筑、创作建筑。
建筑艺术论的核心思想——建筑艺术观念已从单纯的“空间艺术”走向复杂的“环境艺术”。我们常常关注的“建筑实体”,它仅仅是外部环境(“外界”)与其内部环境“内界”之间的“中界”而已。真正意义上讲的建筑艺术,是统括了外界、中界与内界的、空间与环境合二为一的“全境界艺术创造”的合成艺术,因而,设计创意就自然而然地应同步辐射到空间设计、形体设计与室内外环境设计各个方面。在很大程度上,建筑作品的真实感与归宿感,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场所感,都与建筑空间、建筑实体、建筑室内外环境诸多方面的有机整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以建筑艺术论核心思想所启示的审美眼光,我们便可以对设计创意的“场所感”作出进一步权衡和判断,从而对设计创意中容易出现的相关失误,及时进行弥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