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的沙面,世界的沙面
沙面岛,作为广州独具特色的休闲胜地,是广州非常精彩的一张城市文化名片。岛上众多19世纪末建造的文化建筑,千姿百态,西洋风格十分浓郁。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冲刷,这个在白鹅潭畔曾经优雅迷人的小岛,现今难免略显陈旧和暗哑。于是,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前夕,沙面岛进行了一系列的文物修复工程,包括岛上国家一二类的文物建筑的修缮设计和原貌恢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粗糙的半旧建筑整饰设计,以及全岛景观的升级改造设计。
在这些繁冗但又极富乐趣的项目中,设计者有着自己全局化的设计思路——不仅要复古和保留沙面的古朴元素,还要带着新的元素往前走。在沙面,老街的沧桑、民俗的淳朴、生活的闲适,都已被时光镌刻在了沙面的灵魂深处,是沙面独特的精神气质。出于对此的尊重与爱惜,设计者在最大程度保留老街的古朴元素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一些休憩和娱乐设施,为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生活空间。而为了提升新鲜感,设计者还在公共空间和建筑细部加入了大量的英伦情调元素,更加凸显了沙面的西洋建筑风格。从此,当你再次走进沙面时,眼前犹如展开了一幅崭新的画卷。
在一派生机勃勃的樟树、榕树和木棉花的映衬下,沙面老建筑的新面孔恬静而优美,好似一台台流淌着悠扬乐曲声的留声机,在静谧的时光里,为人们回味和讲述着这里过往的种种。历经百年打磨的太古洋行旧址的奠基石,在擦拭后依然锃亮如新,静卧在洋行墙壁的一角,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这段历史;建筑物纯手工的柱面雕饰以及墙面的意大利拉毛,不仅突出了沙面的特色,而且也彰显了建筑装饰的品质;绿化环境引入了花圃概念,精心挑选的植物将沙面点缀得郁郁葱葱;公共空间的细节处,设计者也做了许多文章,加入了大量的英伦情调元素,路口处用极具风格的万向路牌代替了过去简单死板的指示标,用国际象棋作车阻石,把伦敦迷雾中的灯柱也独具匠心地融入到了老街上,更显几分神秘。

历经百年的奠基石(太古洋行旧址),似乎在诉说着历史

沙面特色之一——意大利拉毛

伦敦迷雾中的灯柱

沙面南街54号改造前

沙面南街54号改造后
改造一新的沙面南街54号拱顶的落地窗沿廊檐一线铺开绕行一周,黄白相间的经典色在淡蓝天空下和周围绿树中更显素淡清雅,结合了殖民式风格和岭南特色的露台,采用了新巴洛克式进行装饰,还原和重塑出沙面在法租界时期外籍人士居住和生活的环境,让人在驻足欣赏时,不禁浮想联翩。
融古铸新间,设计者已让沙面散发出了一股活力新生而又精致淡雅的气息,这使得静静坐落在那一方的一座座半旧建筑在新广州时代继续散发着引人入胜的魅力,不仅带给了人们对过去那段旧时光的无限回忆和遐想,更加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大众对建筑的审美眼光。
究竟是怎样的建筑师赋予了这些老建筑如此的新生命呢?我们由此采访了加拿大AIM International亚瑞国际设计集团总裁陈晓宇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