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世博启示录:建筑科技革新带来舒适环境
发布时间: 2010-06-2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加坡案例:

市中心建造经济适用房

在新加坡的市中心有七座已经成为地标的摩天大楼,它们竟然是保障住房。新加坡馆工作人员、来自新加坡旅游局的关淑敏告诉笔者:“新加坡是一个宜居的地方,不只因为我们有花园般的环境,还因有完善的住房保障系统。在新加坡,最有特色的就是‘组屋’了。”

国土面积仅710平方公里,公民和永久居民却多达360多万人,且几乎全部居住在城市。住房保障计划就成了新加坡历届政府的重中之重。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新加坡便大力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

一组数字可以看出政府为解决住房保障问题付出的努力:目前,新加坡每年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用于国民住房建设。在过去40多年里,新加坡政府共兴建了将近百万套“组屋”,使87%的低收入家庭拥有自己的“组屋”,其中大多为面积在100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住房,而租住一居室或两居室“组屋”的低收入家庭约为10%。

以一套两居室住房价格为100万新元、一户家庭年收入20万新元计算,大约5年的家庭收入就可以购买一套组屋。不过,按规定,每户中低收入家庭可以购买一套“组屋”,且在5年内不得转让,5年后转让时必须在政府指定的机构中进行。

新加坡馆内向游客展示了其市中心丹戎巴葛地区的繁华场景,其中七座数十层高的摩天大楼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并不是CBD的商务楼,而只是政府兴建的摩天‘组屋’。”关淑敏说。摩天组屋所处的黄金地段甚至优于很多高档住宅,这里能够看得见美丽的海景。

此外,设计师还巧妙地用天桥将这七座大厦的26层和50层分别连接起来,连接的区域为居民设立了跑道等健身场所。“‘摩天组屋’建造期间,很多外国人向地产中介打听,怎样才能购买这些‘豪宅’,当得知这是仅供新加坡中低收入人群购买的保障性住房后,很多人都深感惊讶”。七座摩天大楼已在2009底完工。目前,正迎来居民陆续入住。

西班牙经验值得借鉴

如果真正为老百姓着想,住房保障问题并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马德里啃下来了,巴塞罗那啃下来了,难道上海还会远吗?

在马德里,政府可以放弃相当一部分财政收入为老百姓建保障房。2008年,马德里拿出了1.7亿欧元进行保障性住房的施工,该年推出的24项2191套保障性住房,其中424套租赁,1767套销售,价格都是低收入市民可以负担得起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保障性住房频现质量问题的时候,马德里却把保障性住房当作精品来做。他们不是简单地把普通商品房去掉一些功能后,做成保障住房,而是往往用上了最新的节能技术。老百姓不仅能买得起,而且后续还用得起。难怪许多国内游客看到精美的“竹屋”后,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给穷人住的。

不得不感叹的还有西班牙的另外一个城市―――巴塞罗那。为了迎接1992年奥运会,当地从1986年起开始对旧城进行改造,改造后打造成了西班牙当地的一个文化旅游中心。但成为旅游中心后,当地的房价物价开始上升。

当地政府的官员告诉笔者,“目前我们正在更新城市的住房保障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不能因为城市发展了,把那些穷人忘记了。”

相比西班牙的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上海的住房保障政策才刚刚起步没多久。如果我们也能为老百姓想得更细、想得更多,那我们的住房保障政策才能更加贴心。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