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曾一智:与老建筑一起老去
发布时间: 2010-05-05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她用12年来保护老建筑,用坏了6部相机,每次摁下快门,她都觉得像在给老房子留遗照,有的就在她镜头里轰然倒塌。她成了某些人眼里的“捣蛋分子”,她被骂,被恐吓,被打,可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捡起一块残砖存好。她说,那是“留给后人唯一可以触摸的历史”……

每次端起相机给老建筑拍照的时候,她都觉得是在给这些“挚爱亲朋”留遗照。

“当你的亲人被无辜错判死刑,被诊断为不治之症,你只忙着为他拍遗像、写传记,而不去抢救他,可能吗?”她反问。

显然,按下快门是远远不够的。

在中华巴洛克一期改造现场,为了保护老房子,她与拆迁者发生了冲突,她头部被砸了五六拳,此时她脑梗康复出院仅3天。报案后她被同事开车送往医院验伤,路上看到沿途又在拆迁,她立即喊:“停车,停车,我得下去看看。”如是两三次,赶到医院都快下班了。

不久前,二期改造工程开始拆迁。几乎一有时间就来这里考察的曾一智,无法容忍拆迁人员粗暴地砸毁金剑啸烈士故居的门窗,忍不住又冲上去理论,结果被连推带打,拖拽老远,背包的带子被扯断,衣服也破了。这次挨打距离她上次被打相距不到200米。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

可更多时候,等待她的是一片废墟。

哈尔滨车辆厂铸铁车间,始建于1903年,几年来三次被提出拆迁。曾一智通过写内参、建议书、带领专家现场考察,连续三次保住了这座百年厂房。可最终厂房在一个深夜被开发商强拆。最后罚款5000元了事。

悲愤异常的曾一智看着厂房的“残骸”,忍不住哭出了声:“亲人啊,我为你奔走了6年……”“哭什么啊,好像挖你家祖坟了!”旁人嘲笑她。

在很多人眼里,她早就是麻烦的“捣乱分子”,有人骂她,写匿名信恐吓她。她宣称:“不惜以身殉城。”

早年写过不少优美舒缓随笔的曾一智,如今把所有的才华都投入到那些法律用词严谨的建议书上。她自嘲为“建议书专业户”。

她熟背多部法律,动不动就跟人讲法,讲程序。一次市里召开一老建筑是否拆迁的专家论证会,一位老专家说:“我坚决拥护市委市领导作出的英明决策……”曾一智打断了说:“对不起,您违反程序了,市委市领导是听咱们论证后才决策的,您怎么就先拥护了?”

同事陪她到拆迁现场,不少美丽的窗格子散落在地上,拆迁的工人一脚就可能将它踩得稀巴烂。同事说,这么漂亮,我们干脆把它拿走吧,省得被破坏。曾一智一脸严肃地说:“不行,拿了就叫偷盗文物,犯法。”

可很多时候,法律这把利剑远不如挖掘机的铲刀锋利。她奔走保护了4年的中东铁路气象台,被挖掘机挖毁了。等她赶往现场,刚举起相机拍了一张模糊的照片,百年气象台就在她的眼前轰然倒塌。

如今,气象台的原址拔地而起几座现代化的高层建筑,不远处倚着一面锃亮的玻璃幕墙,“半个”气象台在那里被重建。从某些角度看去,加上玻璃里映出的另一半,好像一个完整的气象台。

“那只是半个伪文物!”曾一智提起来就生气。

让她生气的地方太多了。她的同事张长虹说,同事们请客,有些地方是不能让曾一智去的,坐那儿她吃不下饭。中央大街辅街上有个建于1931年的老电影院,曾一智极力呼吁保护,后来几次易名,开始是改成了一家舞厅,后来改成了一家时尚餐厅,外面竟然还罩上了一个透明的玻璃壳子。曾一智每次经过那里都要闭眼睛,因为不忍心看。

张长虹说:“我们开玩笑说,老曾以后上街得当盲人。”

当然,曾一智也有胜利的时候。“保护了有几百座吧。”她淡淡地说。

风景秀丽的太阳岛改造时,有人以还其“自然野趣”为由,主张将岛上几十栋欧式老别墅全部拆掉,只保留三栋已被定为保护建筑的。曾一智在报纸上连写了三个整版文章呼吁,最后在规划部门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保留。

哈医大四院急救中心是一类保护建筑,很多老明信片上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专家论证会否决了医院的拆改计划。曾一智兴奋地起身给规划局长恭恭敬敬鞠了一躬:“太感谢你们了!”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