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用12年来保护老建筑,用坏了6部相机,每次摁下快门,她都觉得像在给老房子留遗照,有的就在她镜头里轰然倒塌。她成了某些人眼里的“捣蛋分子”,她被骂,被恐吓,被打,可第二天,她又出现在拆迁现场。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捡起一块残砖存好。她说,那是“留给后人唯一可以触摸的历史”……
最近的成功例子是保卫哈尔滨滨洲铁路桥,由于修建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客运专线,这座建于1900年的地标性建筑将被拆掉。曾一智等人多次呼吁,最终促使方案更改,老桥被保留当作步行景观桥。如今,在下游59.34米处建设的新桥已经动工。
常与她打交道的城市规划、文物保护部门了解她,尊重她,甚至有的开发商也敬她三分。一位派人跟踪过曾一智的开发商曾对她的同事说,她上哪儿去我们都知道,只不过我们没下手,我们挺佩服她的,因为这些事跟她的个人利益没关系。
如今,一头花白的曾一智依旧奔走在大街小巷。只是,身上除了必带的相机,她换上了女儿送她的一个黑色名牌背包。她很怀念那个断了带子的廉价包,虽说只花了70元,但格子多,方便存放电池、内存卡、笔和采访本,新包的格子有些少,“但这个包结实!”她摸着3厘米宽的带子说。她做好了随时“搏斗”的准备。
每次老建筑被“屠杀”后,她就悄悄捡起一块残砖,套上塑料袋,再放上一个写着地点和年月日的纸条,放进家里阳台的柜子里。如今里面已存了数十块,有些砖头甚至是从北京背回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