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赵州桥头曾经的关帝阁(图)
发布时间: 2010-03-09   来源:网友Fatpat60投稿 

日前,读到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李磷先生撰写的《李春与赵州桥》,文中提到了建于元末明初的关帝阁——“梁思成先生于1933年来考察时,此桥南端尚有一座关帝阁,木阁建筑在砖台上,彷佛微型城关,耸立桥头,雄伟秀丽,人车必须穿越中间的门洞才可过桥,颇为独特……可惜后来毁于战火。今在桥南岸不远处,虽重建了关帝阁,但由于建筑太简陋,未能为桥增色丝毫。”看来,李磷先生对现代建造的关帝阁是持否定态度的。

 

赵州桥(图片来源:百度)

那么,梁先生这位著名的建筑学家,当年看到的关帝阁又是怎样的一座建筑呢?

原来,关帝阁是大石桥村规模最大的庙宇建筑,坐北朝南,位于古桥南端(见上图),乃骑街阁楼,建筑恢宏,造型别致,与古桥互为映衬,浑然一体。砖砌高台紧挨南桥头,东西宽20米,南北深15米,高约15米,高台上有宽约1.5米的回廊。高台正中是宽敞的拱形门洞,北面与桥面相接,南面连接大石桥村通衢大街,是南来北往的咽喉。南侧为关帝阁大殿,建有三间宽敞明亮的敞轩式建筑(俗称卷棚),极具装饰性的三大扇花棂明窗,使阁楼显得古色古香、雍容华贵。窗上檐下,挂三块蓝底金字匾额,中间大匾书有“关帝阁”三字,字体端庄,笔力遒劲,传说是明朝嘉靖年间阁老严嵩所题。东书楷体“文武圣神”,西书楷体“浩然正气”。这两块匾的落款有“顺治十一年”字样,系清朝初期补挂。关羽一生为人忠、与友信,富豪情,重义气,与孔夫子并称“文武二圣”。阁内的正中为帝王装束的关圣大帝坐像,卧蚕眉丹凤眼,美髯飘逸,蕴威武英气。

关帝阁北侧门洞檐下悬一硕大匾牌,上书“古桥仙迹”四字,传说为知州李景梅所书。匾牌两侧明柱上刻有对联一幅,是元代刘百熙《咏安济桥》中的著名诗句“水从碧玉环中过,人在苍龙背上行”。早年间,人们出县城南门远远就能望见匾上的大字。

关帝阁的楼梯建在高台东侧,登阁分三步共29级。关帝阁设计巧妙,匠心独具,高台崇楼,雄伟壮观,既起屏障之势,又不失通衢之利,在其衬托下,千年古桥倍增风姿。登阁眺望,洨水弯弯似银色飘带,从平川碧野里缓缓淌过,古城里的石头经幢和柏林禅寺里古柏泛起的绿浪清晰可见。游客登斯楼,能不生发思古之幽情?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