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游客说,世博整个就是一物联网展;也有游客说,世博就是一大产业展。众说纷纭的背后,凸显的是中国在会展经济时代办大展的雄心壮志。但在世博热之后,国内会展业将面临怎样的变革,世博又能给予会展业几多新思路?从本期起,会展版推出“多维看世博”系列,从策划到建馆再到运营最后到拆馆,记者将从小处着手,寻求对会展业的启迪。
挪威馆是由树勾连而成的,世博结束后可以重新种植到其他地方;韩国企业联合馆的外墙可以“变身”为成千上万个市民日常所用的环保袋;意大利馆可以借力室外灯光,减少能源使用……
在上海世博会上,诸如此类的“可再生”创意无处不在。事实上,每一次展会还没开展,场租费、搭建费、广告费、运输费等各项费用就接踵而至,未挣钱就先烧钱,其中搭建费更是大头。如何从降低运营成本做起,在开始之初就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也许会展商可以听听以下国家代表的建议。
北京馆:你听过螺栓+点焊技术吗

世博会北京馆(图片来源:百度)
北京馆并没有采用全部焊接的方式,而采用了“螺栓+点焊”的技术。这可以让北京馆在拆除时完整拆分回收。世博会结束后,北京馆的所有钢结构以及80块LED屏幕将全部回收利用。
阿联酋:“我是可再生的”

阿联酋馆建筑中(图片来源:百度)
阿联酋馆,被称为沙丘,是一座真正可循环利用的世博会展馆,世博结束后,展馆将被拆卸运回阿联酋并在当地重新建造。成为阿联酋文化中心。
韩国企业联合馆:“看我变身环保袋”

韩国企业联合馆外景(图片来源:百度)
水波纹状的盘旋外墙,被拆除后剪裁做成环保袋分发给上海市民。
芬兰馆:“建馆要用边角料”

芬兰馆外部全景(图片来源:百度)
白色鱼鳞外墙十分美观,但人们可能不会想到,它完全是新型纸塑复合材料,是用废纸和塑料的边角余料做成的。
新加坡馆:“混凝土非我所爱”

新加坡馆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新加坡馆大量使用的都是可回收利用的建筑材料,比如外墙用的铝板和主结构用的钢材等。以管桩为地基的建筑,仅有一楼的柱子以混凝土为材料。
挪威馆:“将我异地再利用吧”

挪威馆实景图(图片来源:百度)
由十五棵树巧妙勾连构成,顶上辅以类似帐篷的篷布,这个结构便于拆装,能够在中国实现异地再利用。重新种植到需要它们的社区。
意大利馆:“借点光给我使使”

意大利馆实景图(图片来源:百度)
外墙采用了一种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这种加入了玻璃质地的混凝土材料,可以形成不同透明度的渐变,还能折射室外的自然光,减少室内灯光的使用,从而节约能源。
除了外观建筑上可以走可持续循环道路外,在建筑材料上,也可以围绕省钱大做文章。
气死空调提供商
吸音:
葡萄牙馆:3640平方米的外墙被28000公斤的软木板包裹,堪称世界最环保的外墙隔绝技术。
(点评:软木具有良好的吸音、隔热和减震作用。)
降温:
世博主题馆:外墙采用了5000平方米的垂直绿化
宁波案例馆:选择植物作为外墙“涂层”
法国馆:采用垂直绿化未来可能覆盖艾菲尔铁塔
(点评:外墙涂料都怕阳光,尤其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因为它会导致涂料的老化,可植物最喜欢的就是阳光。利用植物遮蔽外墙,不仅可以改善空气质量,还能为建筑有效隔热、降温,甚至调节湿度。)
遮阳:
德国馆:外墙使用的是网状的、透气性能良好的革新性建筑布料,其表层织入了一种金属性的银色材料。
(点评:这种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很高的反射力,就像建筑外墙之外的第二层皮肤,为展馆遮阳。同时,网状透气性的织布结构能防止展馆内热气的聚积,可减轻展馆内空调设备的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