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老马路,民居将历史保留在这里(组图)
发布时间: 2010-06-25   来源:网友一瞬之光投稿 

上海人管“逛街”叫“压马路”。漫步马路,是一种休闲,也别有情趣。而在那些有历史感的老马路上闲庭信步,则更是对城市底蕴的一种品味。

武康路、思南路、绍兴路、多伦路、新华路、安福路、茂名南路、永嘉路、吴兴路、建国西路……上海的风情老马路有许许多多,世博期间,“阿拉”不妨邀上来沪的亲友,去走一走品一品。

高贵雅致思南路

雅致思南路一角(图片来源:解放日报)

漫步于如思南路这样富含历史感的马路上,从街边角角落落里洋溢出的风情令人不由得对上世纪30年代的上海充满了想像。

RueMassenet,思南路曾经有过这样一个浪漫的名字。这里曾被称为上海的“上只角”。两边高大的法国梧桐仿佛把灯红酒绿的都市喧嚣阻挡在外。

街道两边都是很有历史的小洋房,但是却不是高高在上的那种。精致的镂空花纹在屋檐下诉说曾经的辉煌,可是砖瓦上分明有斑驳的痕迹。隔着栏杆,你可以看到他们的主人和我们一样,过着再也平凡不过的生活。却又在不经意间,在花园里绿荫丛中的一角,瞥到些许依然积淀着的高贵气质。有人带着小狗在花园里散步,也能看到具有上海特色的“万国旗”,在思南路的这些“活着的历史”中能够找到生活的来龙去脉。

这里也是名人的故居聚集地,孙中山、周恩来、张学良都在此度过一段岁月。如今,周公馆已成为参观场所,幽静的小楼里内饰朴实无华,楼下的小花园情调雅致。

书香飘逸

绍兴路 充满浓浓的欧式风情(图片来源:百度)

 

在上海,绍兴路可以说是一条不起眼的马路,从东到西,不过两三百米。与周围繁华的淮海路、衡山路、汾阳路相比,显得有些落寞。路边的法国梧桐,经过岁月洗刷的房屋,加上夜晚昏暗的路灯,这条路一直保持着某种神秘,配合着百年历史老建筑上斑驳的颜色,向每一位路人述说着这个城市的历史。

这条马路很幽静,不熟悉的人常会错过。但如果你耐下性子仔仔细细地兜完,它一定会让你感到惊讶。从瑞金二路一拐弯,便是绍兴路的头。马路窄,两边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影洒下来,使这条街显得更加幽静。因为路上没有公交车,天气好的日子,便经常可以看见三三两两的人围在马路中间聊天,看样子像是这里的居民,这就有了市井味,很家常。

如果作比喻,我想,这条路就像一位书生,毫不理会周围世界天翻地覆地变化,执着地沉浸在对书的迷恋中。将绍兴路比作书生,大概不能算牵强,因为,这是一条有名的出版街。这样的布局,也许是一种巧合。而这样的巧合,又如此熨帖。

的确,这条曾占据上海出版业半壁江山的绍兴路,百年的文化沉淀熏陶,始终让它在喧闹中固守着特有的宁静。绍兴路是安静的,路两旁的书店和画廊都在这样沉静的环境中毫不张扬地存在。

“汉源书屋”曾一度成为上海小资们的心中圣地,亦成为港台客的旅游景点。如今,绍兴路涌现出许多咖啡馆,各有主题。adbay据说是广告人开的,咖啡馆内有不少广告书种供翻阅。25号的维也纳咖啡馆,老板是住在中国将近10年的维也纳人,老板开了这家咖啡馆,算是一解乡愁,也让上海人认知了真正的维也纳咖啡文化。

繁华时尚衡山路

衡山路 时尚与复古并存(图片来源:百度)

衡山路很出名,给人感触最深的就是路两边浓密的法国梧桐。这里的法国梧桐延绵了好几个街区,悠远的历史使树的枝叶异常繁茂,经过修建的树枝密密地遮盖了路的上空,烈日炎炎的夏季,这里却是一派世外桃源的景象。

衡山路始建于1992年,曾是法租界著名的贝当路,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整条街长2.3公里,隐匿着很多历史久远的老公寓,它们如隐士般在岁月变迁中保持着自己独有的姿态。地处衡山路303-308号的西湖公寓,原名华盛顿公寓,门前一块“上海市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的匾额显示了其悠远的历史和不菲的身价。抬头仰望可以看见公寓的纵向窗间有白色几何装饰图案,在它的入口门框处还有层层向上收缩的形态,这些都显示了装饰艺术派的风格。

衡山路最出名的当属各国情调的酒吧,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衡山路就是“酒吧一条街”的代名词。入夜,这里便是人影攒动的所在。泡吧的人当中有很多老外,灯光、欧式建筑、妩媚的法国梧桐,这些元素混杂在一起,散发出一股浓烈的欧美情调。

衡山路浓密的树荫下掩映着太多的历史钩沉。老墙砖、老铁门,仿佛都在风中喃喃私语,诉说着不知名的故事。

故居辉映山阴路

一百多年前,今天山阴路的所在地是宝山县的乡间农田。

1903年,虹口公共租界越界筑路,将四川路延伸至今鲁迅公园处,沿路两侧陆续繁衍出许多支路,山阴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诞生的,它原名施高塔路。长度仅500米左右的山阴路如同一棵树的主干,它的“枝丫”里藏着许多独特的风景。目前已经查实的名人故居就有14处,历史遗址9处,优秀建筑18处。还有不少尚“养在深闺”,有待发掘。

山阴路开辟以来就被定位为住宅区,一条宽不过10米的山阴路,夹道梧桐树,在夏日里浓荫蔽日,可谓闹中取静。山阴路两侧的弄堂由一块块成片开发的住宅构成,以质量较好的早期花园洋房和新式里弄为主,保留了多种样式和风格的住宅建筑。可以说山阴路是一处自然形成的近代民宅“博物馆”。

位于山阴路44弄和64弄的两排老房子本名留青小筑,是面对面和背靠背的对称式格局设计的新式里弄,极为罕见,已被列为市级保护建筑。

建筑本身有特点,建筑里曾经的故事就更吸引人了。说到山阴路上曾经居住过的名人,鲁迅是鼎鼎大名的了。大陆新村中的一幢红色砖墙3层单开间楼房,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和夫人许广平曾经居住于此。鲁迅在此写了许多富有战斗性的杂文,并编辑了《译文》杂志,翻译了《死魂灵》、《表》等作品。瞿秋白在此也曾住过一个时期。1950年6月,这里被辟为鲁迅先生的纪念馆,里面按鲁迅生前样式摆设,陈列着文稿、信札等珍贵文物。

瞿秋白故居坐落在鲁迅故居对面的一条弄堂“东照里”里。东照里的住处是鲁迅亲自托日本友人内山完造为瞿秋白夫妇租下的。在瞿秋白居住的三个月里,鲁迅几乎天天去看望他们,而瞿秋白则在这里完成了《(鲁迅杂感选集)序言》的写作,这里是瞿秋白和鲁迅深厚友谊的历史见证地。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