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让公众监督为“短命建筑”增寿
发布时间: 2010-03-18   来源:网友Sneekyboo投稿 

武汉马湖新村小区400多套入住不足5年的还建房面临整体拆除,有些业主尚未装修入住,这引起业主不满。

“短命建筑”其实屡见不鲜。就在今年2月6日,由于规划存在问题,南昌一个使用不足13年的四星级大酒店,在“浪费公众财富”的质疑声中,被爆破成约4万吨的废墟,瞬间腾空而起的蘑菇云几乎“云黑”了当地居民疑问的双眼;今年元月,福州市一所投入巨资1500万元新建的小学,仅用了2年就不得不服从城市规划的一纸冷冰冰的“拆令”……可以说,旧楼新楼,拆楼声声声入耳。

这边是街在挖、路在翻、楼在拆,那么民意呢?

据《中国青年报》上月的一份调查数字称,一项对4916人进行的调查显示,85.8%的人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对于自己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50.1%的人表示不满意,仅8.0%的人表示满意。

之所以这么多人不满意,是源于他们积蓄的社会财富在变着戏法地被“短命建筑”直接和间接地消耗着。以前的百年老屋,甚至还有数百年不倒的名宅,它们身上的那种文化厚重感看来难寻到新载体了。

显然,这是一些公共决策者们,视《规划法》如儿戏,将其当成橡皮泥,上届捏了下届再捏,想咋捏就咋捏的短期行为。

究其原因,还是目前城市规划理念上存在的片面追求GDP政绩思维驱动所致。在这种思维的恒定导引下,短视观念、短期行为、短期利益便充满着一任地方领导的大脑中。前任一期规划,后任一起推翻,甚至前任一套规划思想,后任重构新的城建规划理念。于此,需要可持续性发展,需要基本时间休养生息的城市规划形态,便一次次横遭一届届市长们鼓动而起的“政绩冲动”所侵扰和折腾。

更让人忧惧的是,“短命建筑”出现,往往还是实行的“突然死亡法”,公众预先毫无觉察,反正是楼已倒、尘已升,生米煮成熟饭,居民纵有抱怨也无可奈何

从马湖新村小区事件,我们清晰地看到,村民们的质疑无法转化为掣肘“浪费公众财富”的公众监督力量。我们大声呼吁,监督城市规划需要激活公众权利,让规划的命运与当地居民的意见并肩同行,只有这样,“短命建筑”才会增寿。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