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低碳”助涨房价是伪命题?
发布时间: 2010-03-18   来源:网友芝加哥公牛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低碳”楼盘是个传说?

据了解,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施了节能建筑的相关标准,以上世纪80年代初的建筑物能耗为参照物,1996年初国家要求建筑物要比其节能30%以上;2000年第二次提高节能标准,要求在此基础上再节能30%,比参照物节能50%左右;2005年再次提高标准,节能达到65%以上。

郑州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低碳楼盘”几乎没有。“要做到低碳,就必须从设计、建造、用材、设备选型等方面进行把控,现在一些所谓的‘低碳’楼盘也做得还不够,多是用了外墙保温、太阳能、Low-e玻璃、门窗断桥铝等新型材料,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还是有一定距离的。”

似乎低碳楼盘在郑州还只是个传说。目前郑州一些号称低碳的楼盘,多是东区的一些高档楼盘,比如温哥华山庄、双河湾、联盟新城、永威翰林居等,以及一些位于郊区的生态楼盘,如怡丰森林湖、清华忆江南等,这些楼盘品质高,但价格也不是一般购房者所能承受的。

业内人士指出,低碳楼盘的成本投入前期是比较高的,在目前房价高企的现状下,普通购房者无法成为低碳楼盘的消费群,这也是目前低碳楼盘大都是别墅的主要原因。富人和穷人的区别是,穷人低碳是为了省钱,富人愿意花钱而且是大价钱来低碳,因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低碳”甚至能成为一种高端身份象征。“不过从积极方面来讲,正是因为有这一部分先低碳起来的人带动了低碳楼盘发展,不断降低建设成本,最终实现共同低碳。”

不过,最近的一次网络调查结果显示,关于买房时是否会考虑房屋的环保节能性时,逾八成的网友表示“会考虑”,其中,33%的被调查者认为“是决定买房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决定供求,由此可见,虽然低碳生活离我们尚有一段距离,但相信也为时不远。

有一个问题不得不面对,那就是节能减排新技术带来的高成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开发商表示,低碳建筑有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就是资金的一次性投入与节能回报的持续性回收,这两方面的主体并不一致——资金是由开发商投入的,回收却由业主享受。

有人认为开发商可以通过提高房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不过马水旺认为,节能技术的应用根本指向在于提升居住舒适度,在当前的市场机制之下,许多技术的运用固然会增高开发成本,但并不会在房价构成中占据太高比例。

有业内人士算了一笔账,假设一套100平方米的住宅为衡量,通常需要总共5匹空调应付使用。一般来说5匹定速空调累计工作一小时耗电量约2.3度。按照通常居民使用习惯,以晚上10点至第二天早上6点用电时间计算,每月消耗电费338.93元。按照开发商的宣传,使用节能技术便可节约50%的能源支出。这就意味着,仅在电费方面一年便可省下2033.58元的开销。

这的确是颇具吸引力的卖点之一,“节能产品的成本并不会比普通住宅高出多少,不过有些开发商可以将价格提高到50%以上。”据了解,即使运用了多项节能新技术,楼盘在建安配套及环保成本方面的投入,与普通建筑相比,每平方米成本也只是增加了20%左右,增加的成本并不高。

“就比如同样是茶杯,保温茶杯就比玻璃茶杯贵了不少,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肯定增加一些建筑成本,开发商也可能会将其转嫁于房价之上。但我认为,这只是在一定幅度内推涨房价,并不能成为高房价的主要原因。高房价的主要因素还是源于高地价。”刘社表示。

据统计,目前郑州多层的建安成本900元/平方米左右,小高层为1200元/平方米左右,高层为1600~1900元/平方米左右,而平均房价已达5000元/平方米左右,因此,就算节能建筑成本在原有建筑成本上上浮1000元,开发商依旧有利可图,更何况当前所谓的低碳建筑还只是雏形,并没有高达1000元/平方米的造价,可见房价也不会受环保建筑的建筑成本而提高。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