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世博会带来的启示:什么样城市才算宜居
发布时间: 2010-04-19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宜居城市要解决新移民的融入问题

“上海有1/3的外来人口,但这个城市在真正意义上容纳他们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谈到中国城市的可持续性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法国建筑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郑时龄觉得这个问题十分关键。

“就中国的城市化而言,将有大量农村人口成为城市居民。他们将与城市居民共同成为维持城市基本功能运转的市民。而目前中国的城市化状况,以及城市住宅和公共设施的建设并没有合理地考虑这个人群的基本需求。这个人群也没有完全把城市当成他们的家,城市对他们的接纳也很有限,他们依然被称作‘外来务工人员'。”郑时龄说,“如果这些人不稳定,会造成城市发展的停滞。现在的民工荒就是一个例证。如果现在不开始解决这个问题,二十年后矛盾会十分突出。比如巴黎06年有骚乱,主要就是这个原因。” 考虑并解决这个人群及其子女的继续教育和生活环境,使他们融入城市,并且被原有素质较高的人群同化,中国的城市和城市化才可能完善。

上海目前的规划最远只覆盖到2020年,在郑时龄看来,是不够的,而是应该有更长远的规划。这个规划还应该包括对城市各个产业的综合评估:比如对于资源的消耗、对于经济和就业的贡献、对于污染的危害,以及对于人们需求的满足的综合作用,然后决定产业结构的规划,而不是单纯追求数字成绩。对城市建筑的规划同样也应该理性:建筑形态是否与城市文化和所在街区相和谐,建筑高度的必要性等都应综合考虑。例如岛巢,是个成功的作品。但央视新楼,郑时龄觉得这样的建筑建在北京这个地震区,使得成本非常高昂,是非理性的。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