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外滩滨水区改造是做了“减法”
——专访外滩滨水区改造项目负责人祝红娟
发布时间: 2010-03-15   来源:网友特洛〆伊投稿 

没有出挑的色调,没有过多的装饰,有的是更多的市民活动空间。经过新一轮的外滩滨水空间改造,外滩变得简洁大气了。

上海市政设计研究总院园林景观设计研究院院长祝红娟认为,这次外滩改造是做了一次“减法”。 
  淡化道路交通功能
  外滩是个激动人心的项目,在如此重要的地方,花一些大手笔设计花哨一些是常规思维。但是外滩项目,在经过国际方案征集,经过多部门讨论、多轮专家论证后,大家越来越达成一个共识:面对外滩如此优秀的外滩历史建筑,我们新造的景观其实是一个“配角”的地位。
  所以在新的外滩改造中,我们整合了现在外滩太多元、太出挑的个体,经过“减法”后的外滩将更符合上海作为国际化都市的高雅气质。
  在水和城市建筑之间隔着一条交通繁忙的路,这几乎是每一个滨水城市面临的头痛问题。市民们都希望能从城市轻松地到达滨水,享受城市最美丽的空间。改造前的外滩,就有一条10车道的道路阻碍了市民。
  “这是许多城市在发展中都遇到的问题。”祝红娟说。不过在2007年外滩滨水区改造征集到的各种规划方案中,尽管大家对未来外滩是一个什么样子的构想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强化外滩的景观功能,淡化道路交通功能。同时,将外滩地面道路上的部分车辆“搬到”地下,延续了外滩交通干道的功能。这样,我们获得了一个新外滩,一个以市民活动为主基调的充满活力的外滩。
  未增任何繁杂装饰
  新外滩营造了高雅的城市氛围,氛围的营造又体现在一件件实实在在的设计中。
  灯光:外滩的灯具,都是简洁的现代造型,而且体现了见光不见灯的原则。市民在夜间观光,有非常舒适的景观照明。唯有临江一侧的街灯,则完全保持了老外滩的氛围,无论是灯的间距,还是高度,设计师都没有做任何改动。“那是老外滩魅力的一个组成部分!”
  色彩:外滩为了突出历史建筑,所有的铺地、墙面的色彩都是经过精心研究,设计者采用了不同层次的灰色调。
  技术协调:外滩建设难度大,景观下面的管线复杂,设计师面临的挑战巨大。面对难度仍然坚持风格,才有今天的景观面貌。
  文化传承:金融广场的铺地截取了外滩建筑上的装饰回纹。
  通过平台拓宽和新建扩建市民广场等措施,外滩滨水区利用地面道路面积的缩减增加了约26000平方米的人行活动空间。据估算,改造后外滩平日合理人流量可从7万人/日增加到10万-15万人/日,外滩的环境品质得到了提升,空间感觉更大,视觉上也会觉得更大气。
  “大气的感觉不仅是供人们活动的空间增大了。”已经习惯于每隔一、两个月就要登高看看改造进展的祝红娟说,外滩还拆除了天桥和高架匝道,绿化也进行了适当调整,使得人们观赏历史建筑和江岸风景的视线更好了,再加上改造中也没有去增加花花绿绿的各种繁杂的装饰,而是尽可能展示外滩的历史风貌特色,保持了外滩高雅的气质。

责任编辑: 畅言网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