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城市才会更美好(图)
发布时间: 2010-06-13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文化遗存就是

“城市的喜马拉雅山”

苏州古镇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古民居(图片来源:百度)

“全球890多个世界文化遗产地,290个在城市,它们正面临越来越多的威胁!今天的市民要跟祖先对话,必须寻找城市保护和开发的平衡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弗朗切斯科·班德林指出,寻找平衡点,不是讨价还价,不是保护和开发各退一步,只保护一半,另一半开发,而是建立严格的保护机制和流程。

保护文化遗产已在全球深入人心,但如何正确保护,城市管理者们遭遇各种困惑。一些地方热衷大修文物、迁移遗产、搞仿真文化遗产,受到专家们的猛烈抨击。

“遗产保护最重要的原则就是真实性”。国际文化财产保护与修复研究中心(罗马中心)总干事穆尼尔·布什耐基说,对待城市文化遗存,要视为“城市中的喜马拉雅山”,神圣不可侵犯。

“修旧如故,以存其真”。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说,“故”就是要研究过去到底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按照历史资料去维护,把真东西留下来。至于已经消失的东西,文物法也明确不主张恢复。他直言,一些地方以保护为名,行破坏之实。比如,某地建设了一条街,街边竖着牌坊,冠名为“汉街”。但是,“街”的概念以及牌坊的建筑形式直到宋朝才出现,这种“假古董”的保护相当流行。中国2000多个古城,多数遭受“建设性破坏”,新城求快、求新,千城一面,万屋一貌。

“很多历史名城,历史留下的一栋楼、一间房保留了下来,但整个历史街区、历史风貌、历史格局却没保住。”阮仪三强调,为保护古建,把居民迁出不可取。城市文化靠人传承,离开了人,遗产就是没生气的废墟。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必须在保护历史古城的基础上,建设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的新城市,简言之,就是“你的城市”。阮仪三举例说,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在为苏州设计博物馆时,正是因为有苏州的老城作为样板,创造了“中而新、苏而新”的苏州博物馆,得到一致认同。“城市要有自己的传统,自己的特色,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地更加美好”。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