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无止境的建筑物泛滥,因何而生?
发布时间: 2010-03-08   来源:网友my闪闪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飞机腾空的一刹那,我透过小窗口看到了大地上的房子,三五成群、互相堆砌,如光洁的脸沾上了斑点。摊开书皮洁白的《负建筑》,日本建筑师隈研吾在里边说:“有没有可能建造一种既不刻意追求象征意义又不刻意追求视觉需求的建筑呢?”掩卷之际,得到一种恍惚的思考:似乎永远无法停止的建筑物泛滥,它们因何而生?

隈研吾开篇即指出,人们往往把建筑物视为“恶”的代名词,因为建筑物体积庞大、碍眼,浪费物质材料且具有不可逆转性,而其寿命往往要比人的寿命要长得多,在不喜欢的建筑物中生活的人也不得不忍受到自己死亡的那一天。为限制建筑物的体积,巴黎早在1784年就提出了限制建筑外形的规定。但作者指出,尽管对建筑物的外形有了约束,但对建筑行为本身却没有施加任何限制。20世纪俨然已成为“建筑的世纪”,建筑物已经供大于求,而激励性措施却不断出台。

社会发展与建筑业蓬勃息息相关。不管建筑如何泛滥,社会都不会对建筑行为叫停,建筑业自始至终地受到鼓励。

在欧美国家,政府对建筑出台了两种鼓励性措施。一战后,备受住宅问题困扰的美国正式启动了住房抵押贷款政策,积极激励民众建设独立式的私人住宅;欧洲则有计划地建设公共集体住宅。美国的政策代表了全球大多数力图使经济腾飞的国家的态度,以唤醒和激发个人的建筑欲望作为政策的导向,以此对付经济危机。随后凯恩斯更提出公共投资建议,他认为对公共建筑、土木用料的财政投入,可以促进社会繁荣并激活经济。

作为20世纪权力基础的住房政策和公共事业政策,都是以建筑魔力为基础,权力和建筑因此纠缠在一起,形成共存关系,因为唯有体积庞大的建筑才足以在社会形成乘积效应以维护权力。

隈研吾称凯恩斯的政策为一种魔术和欺诈。在建筑魔方中,政客更容易获得竞选经费,而资本家随之展开“金钱游戏”,建筑成为他们兴风作浪的资本。可怜的是,弱者依然是弱者,贷款购房者从此必须辛劳一生以偿还贷款,政治上也趋于保守。更致命的是,住宅对于弱者来说主要是使用的物质,而不能成为参与“金钱游戏”的资本。

书中尖锐地指出,建筑物一旦出现,人们即必须为其承担代价。在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后,如何偿还双重贷款成为困扰社会的难题。有人在购房贷款尚未还清前就失去了房子,为了重新拥有住宅,他们不得不再次申请贷款购买新房,为此需要承担双重贷款的偿还义务。如此在发达国家中出现的情况,在中国也正在上演。“房奴”问题正在成为中国影响越来越大的社会和政治问题。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