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无止境的建筑物泛滥,因何而生?
发布时间: 2010-03-08   来源:网友my闪闪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书中提出的另一个观点也值得注意,相对于“永远不会跌价”的土地来说,建筑物的价格仿佛无足轻重,但投资商关注的显然是把土地和建筑形成捆绑商品。为此,区域规划制得以出台,通过设定建筑物的容积率使得土地资产化,并稳定土地资产的价值,住宅成为资本,因此不会失败。建筑因此具有了“圈地功能”。

如此看来,我们所熟悉的标榜环境保护的容积率设定,也只不过是“金钱游戏”的一个玩偶而已。不仅如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建筑物的价格,降低透明度,作为黑箱操作的手段,投资商开始重金聘用外国建筑设计师,新颖而奇特的设计式样大受追捧。在隈研吾看来,各种建筑设计思潮的涨落总是与建筑背后的社会权力博弈紧密相关。在建筑设计代理中,建筑师更成为代工和摆设,只不过是粉饰庞大建筑物的佣工而已。

在与权力的纠缠中,建筑随着人们欲望和世界的膨胀,趋向于追求象征意义和视觉需求,大量奇形怪状和体积巨大、高耸入云的建筑物因此得以出现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在现在的中国社会显然正在借助某些大型运动而愈演愈烈。

建筑所代表的物质的力量为人们所依赖,但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在瞬间灰飞烟灭,昭示用建筑体系来控制膨胀的时代已经到来。而路在何方呢?

隈研吾曾经在长城脚下用竹质材料建构了一个与长城两两相望的独特空间,不可思议地实现了“结庐在人境”。这似乎具有强烈的“负建筑”象征性。但作者在书中最终也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负建筑只是他灵感偶现而得到的一个莫名其妙的概念而已。但不管怎样,颇显高深的《负建筑》因其诚实的思考而值得仔细研读,其映照出的我们所处的现实更值得持续关注。

■一种现实

广州一座新城的生长

2007年广州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一个叫“猎德村”的800年美丽古村落的消失;2008年广州无关紧要的事情中的一件是在古村落残骸上层层高楼的生长,那里现在叫珠江新城。这件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人们在这块土地上进行区域规划,建筑因此可以和土地一起有了价值,并具有了资本化的可能,为玩起“金钱游戏”,老建筑就必须被拆除,有了价值预期的高楼就会快速生长出来,再发展出新一轮的“办公大楼经济”。如此一来,古村落虽好,也免不了被消灭的命运。

按照隈研吾的理论,造成这一事实就是因为权力和建筑勾结在一起了。权力和人们的欲望必须通过建筑来实现。在这里面,建什么样的建筑已不重要。社会需要的是建筑这一行为,而不是建筑本身。建筑师在这一过程中成为了权力的玩偶。他们或许会私下提出自己的主张,谴责拆迁古村落的行径。但一旦被邀请来设计即将出生的新建筑,他们的唯一工作就成了为已成事实的建筑物胚胎披上外衣,然后刻上自己的名字,称为某某著名建筑师的作品。这让建筑师也感觉耻辱,但他们没办法。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