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海归”设计师带回了什么?
发布时间: 2010-02-05   来源:网友大黄蜂投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创新派”设计师——余迅

建设部3月28日召开了第二届国际智能、绿色建筑与建筑节能大会,专门研究在建设领域大力发展科技节能建筑。这标志着促进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的发展即将进入快车道。这其中,固然包含了主张节能理念的“海归”建筑师将有施展空间的意味在内,但更主要的还是中国能源紧缺的现状决定了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

赛朴莱茵(北京)建筑科技规划有限公司总经理余迅,是新一代“创新派”设计师。早在1991-2002期间,他就读于德国达姆斯塔特工业大学建筑系,并成立德国法兰克福ABB建筑师事务所。也许是出于对职业的敏感,余迅在2002年回国后,为了推广科技、节能设计理念,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从此,一系列带有德国节能设计“标签”的建筑作品在全国“遍地开花”。如:上海国际汽车城安亭新镇6号地块、北京远洋德邑住宅小区、首钢钢结构多层住宅试点工程、长安街西贸中心立面改造工程等等。

事实上,在国内推广节能科技理念绝非想象中那么容易。据建设部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建筑能耗是相同气候条件发达国家的2-3倍,采用新型节能材料只占35%。虽然,去年制定了新建建筑能耗要达到50%标准,但目前的情况是节能材料紧缺、价格昂贵、运输不便导致推广节能建筑已经形同虚设,各方面矛盾正处于集中爆发阶段。而德国是迄今为止节能建筑做得最早的国家之一。早在1978年,德国就修改过一次建筑节能标准,要求新建筑能耗至少达到60%以上。显然,我国在这方面的创新意识较发达国家相比至少落后了30年。

余迅,正是这样一个既有创新意识又善于解决“矛盾”的人。他在回国后不久便“种下”了第一颗希望:他把目前德国先进的节能科技成果—“守能建筑原理”成功地应用到首钢节能示范工程。余迅把这种创新设计理念比喻为“保温瓶”。他说:“这个保温瓶的材质是钢制的,本身就是一种绿色环保的材料。它所有的材质都可以回收利用,而且建造快,抗震性能比普通建筑优越。不仅在北京,在其它地域也将有它的发展前景;这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没有空调和暖气的一种建筑,这种建筑的耗能每年每平米15千瓦小时,是老建筑的15分之1。”

在为首钢作节能设计时,余迅说他在进行创新设计时秉承一个理念———设计和与时俱进的科技是不可分割的。“我们不能把设计单纯地看作设计的范畴,特别是建筑,它必须和科技发展融为一体,这样才能体现整个建筑最新的趋势。”现阶段的余迅还不是行业中的领军人物,但他和他的节能创新理念必将走在市场发展的前沿。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