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建筑生态节能的宏观策略与实施技术体系
发布时间: 2010-02-04   来源:网友栏外人投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二、中国建筑节能技术的现状

我国目前正处于建设高峰期,每年新建房屋近20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建设量的总合。而其中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的建筑,节能技术相对落后。

与欧洲相比,许多欧洲国家住宅的实际年采暖能耗已普遍达到每平方米6升油,大约相当于每平方米8.57公斤标准煤,而在我国,达到节能50%的建筑,它的采暖耗能每平方米也要达到12.5公斤,约为欧洲国家的1.5倍。例如在德国,1984年以前建筑采暖能耗标准和中国目前水平差不多,每平方米每年消耗24.6至30.8公斤标准煤,但到了2001年,德国的这一数字却降低至每平方米3.7至8.6公斤标准煤,其建筑能耗降低至原有的1/3左右,而我国却一直是25公斤标准煤。

面对能源危机的巨大压力,虽然我国已在1996年就公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逐步对建筑能耗高的现况进行改善,但是我国在设计水平,建筑技术,设备材料制造及应用上、都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我国绝大部分建筑的能源系统还都依靠于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而对于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还相当落后。目前中国以水电、风能利用、太阳能利用、生物质能利用等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利用量还不够大,到2003年只有约相当5200万吨标准煤的利用,仅占全国一次能源总消费量的3%。

第二,我国建筑的能源利用效率较低,很多还可再利用的余热,余冷都不回收而被直接白白的排放掉,在造成能源极大浪费的同时也增加了建筑对四周热环境的影响。仅以建筑供暖为例,,北京市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为20.6瓦/平方米,与气候条件相同的瑞典、丹麦、芬兰等国家相比,条件相同的建筑一个采暖期的平均能耗仅为11瓦/平方米。因建筑能耗高,仅北方采暖地区每年就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直接经济损失达70亿元。

第三,我国建筑自身的节能效果还较差,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不高,门窗的保温性能,气密性能都有待提高,因此造成了单位面积能耗较高局面。目前,在执行国家节能规范的前提下,我国建筑的围护结构传热系数依然比欧洲国家大20%~40%。

第四,我国材料设备的生产水平不高,粗放式的生产模式导致了设备及材料的生产成本高,能耗高,排放高,从而导致了建筑间接能耗的增加。

第五,落后的运行治理水平进一步加剧了建筑的能耗。即便是高效节能的系统,假如不辅以优秀的运行治理,也达不到节能的目的。一个优秀的运行治理系统可节能10%~20%。

第六,无论是开发商,设计者,施工人员,设备制造商,还是最终的业主,运行治理人员都还没有普遍树立环保节能,主动创建生态节能建筑的意识。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