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建筑节能落后的原因
我国的建筑能耗非常高,采暖用能是气侯相近的发达国家的三倍。建筑高能耗的现状还没有引起全社会的充分重视。虽然1995年制定了国家节能建筑的强制性设计标准,按照这个标准来设计,可以做到节能50%的目标。遗憾的是,此标准实施已经进入第9个年头了,但真正按照这个标准去建造的建筑,最乐观的估计,在新建筑里还不到10%。影响我国建筑节能推进的深层根源主要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1.缺乏有效的政策激励制度
长期以来,国家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和扶植节能与绿色建筑。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对能源、土地、水资源、材料的节约也没有可操作的奖惩方法来强制各方利益主体必须积极参与;而颁发的《民用建筑节能治理规定》,作为一个部门规章,力度远远不够。虽然已先后颁布实施针对三个气候区的节能50%的设计标准,初步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用建筑节能标准体系;但关于建筑节能、节地、节水、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综合性的标准体系还没有建立。
2.能源价格目前偏低,对消费者缺少足够吸引力
中国目前能源价格偏低,对中国目前经济条件下的建筑业主来说,建筑后期运营的能耗费用对业主的影响不大,而建造节能建筑的一次性资金高于变通建筑,业主不愿投入,形成建造节能建筑积极性差的局面。
3.施工监管不力及施工验收手段差
中国虽然建立了相对完整的节能设计规范,包括2005年7月,我国批准发布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但施工质量差,施工验收不严格,使中国的节能建筑数量很少。国家现有的节能建筑规范未能在施工验收阶段严格执行,许多不合标准的建筑也能投入使用,使不达标建筑不断出现。
4.公众节能意识不足
我国公众的节能、环保意识落后,也是制约中国建筑节能推进的重要原因。公众作为住宅的消费者,意识影响行动,决定了自身对住宅的选择,并进而影响了开发商开发什么样的产品。
公众对节能建筑的意识不足,对节能建筑的需求不强,开发商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导向,自然在操作中对开发节能建筑也缺乏热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