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作品是靠建筑设计过程来体现的,怎样去评判建筑设计的优劣?怎样去描述建筑作品的社会价值呢?这是直接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回答:满足社会需求,功能设计合理,造型新奇美观,符合业主要求――这无疑是必要的条件之一,然而从市场经济的角度出发,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

设计与经济、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关系是好的设计师必须要衡量的问题(图片来源:百度)
建筑设计产品属于固定资产投资范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固定资产投资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固定资产投资一般来说有一次性投入资金数额大,建设和回收过程长的特点,良好的建筑设计产品,必将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必将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相反,不良的建筑设计产品,投入巨额资金长年得不到回收,更谈不上产生经济效益,会极大程度地影响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因此重视对建筑设计产品的优化,保证社会资源的充分合理应用,以求建筑作品的最大经济价值就不仅仅是评判建筑设计产品的优劣尺度,而且是能否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正常发展的重要标志。
优化建筑设计,合理控制投资和建设规模,是属于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论问题,是我们在建筑设计中碰到的重要的不可回避的课题。长期以来在我国工程建设领域技术与经济分离,许多国外专家指出:"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工作能力、知识面与国外工程技术人员相比,水平相当,不分上下,但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缺乏经济观念,设计思想保守,设计规范施工规范落后。在建筑设计过程中他们很少去考虑降低工程造价而把它看成是与已无关的工程经济专业人员的职责"。
方案阶段的投资估算,初步设计阶段的初设概算、施工图阶段的施工预算,工程竣工结算原本是我国基本建设程序过程中控制投资的必要程序和手段。而表现在现实中的概算超估算、预算超概算;结算超预算的本末倒置似乎已司空见惯。诚然造成这种畸形现象的原因是与整个建设项目建筑过程的各个环节分不开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控制工程造价要害在于施工前期的投资决策和设计阶段。
技术与经济的结合是控制工程最有效的手段,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把技术与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技术分析、经济比较、效果评价正确处理设计先进与经济合理两者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力求在设计先进条件下的经济合理,在经济合理基础上的技术先进,把控制工程造价的观念渗透到设计阶段的各个环节,真正体现出建筑设计中的经济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