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观点部落  > 正文
10余专家“解剖”国内首家低碳科技馆
发布时间: 2010-03-01   来源:匿名网友投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设计要强调碳循环过程

在杭州科技馆展示的设计方案里,设计方在内部设计中,融入了不少垂挂式的碳元素,作为科技馆标志。

杭州科技馆效果图(图片来源:百度)

对于这点,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家骢很欣赏,但他也担心这样的设计会让人们产生误解,“不要把‘低碳’科技馆变成‘碳’科技馆。”

他提出,“低碳”科技馆不能忽视强调碳循环过程的重要性,“有低碳循环,也有高碳循环,科技馆要把碳循环的过程用动态的方式告诉大家,低碳循环与高碳循环的动态过程都要体现清楚。”

让参观者带着思考离开

“低碳”一词在时下还很新,很多专家、学者依旧存在不少争议。“低碳”科技馆应该告诉大家什么,专家们意见一致,“不要把结论式的东西放在科技馆,要让参观者带着问题回去。”

中国自然科学博物馆协会秘书长、研究院邵杰出说,“低碳科技馆要把有争议的问题,原封不动地告诉观众,让观众自己去评判、思考,不要轻易下结论。”

他建议,要在科技馆的现场搞论坛,直面争议与讨论,“比如教育活动,低碳问题,气候变暖还是变冷等问题,有些一直存在争议,办馆的最高境界,就是让参观者把问题带回去,而不是把结论带回去。”

程东红认为,科技馆方案中,低碳故事能给人们的启迪和思考还不够。“科技馆不该是灌输知识的地方,更应该传授知识,启迪创新思维、环保、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地方。”

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校长杨卫说,“还要培养大家从小孜孜不倦探索这些神奇问题的习惯。并不是说碳不好,而是当它以某种形式出现时,可能引起一些环境、能源方面、空气污染方面的情况。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并没有答案。”

设临时展厅为“低碳”发展留空间

中国科技馆科研规划部副主任、工程师齐欣的考虑颇为周全。他建议,设立临时展厅,为不断发展的“低碳”技术,留足展览空间。

“新技术一直会更新,临时展览、设计也会层出不穷,一出来,科技馆就可以马上更新。”

专家评审期间,杭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频频点头,对专家们的意见表示赞同。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