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日本人想要学中国名酒五粮液的酿造技术,他把五粮液酒的生产工艺学到手,并且把酒窖的窖泥带走,在日本复制了一个五粮液酒的生产工地,但是酿造出来的酒与正宗的五粮液酒不是一个味道。后来他才明白这其中的原因。原来日本的气候、水土与中国五粮液酒的产地是不一样的,大环境改变了。因此,大环境一变,所有的东西都要变。”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环境艺术系副主任张月表示。他说,学校的环境也是这样。10月11日下午,在中国国际室内建筑设计教育论坛上,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环境艺术系副主任张月用酒窖的故事结束了他以《艺·术·教·育》为题的演讲。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月(图片来源:百度)
设计技术的弊端要注意
张月说,“艺”就是技能、技艺。技能、技艺在他的理解中是属于技术层面上的东西,而目前在技术层面有很多问题。今天的设计技术对于设计结果有影响,设计认知的途径所依赖的技术本身对学生有误导,使他们产生了不该有的设计判断。例如,各种各样的设计软件的应用对视觉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设计变成了视觉理论的游戏。而视觉建筑形态与实际材料的建筑形态完全不是一回事,很多学生因此有了认识上的误区。现在一些设计师把对三维空间的构建变成了对二维平面的阐述,他们对环境的评判是一种图片式的评判,而不是空间式的评判,这会对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设计应该关注社会问题
关于“术”,则是讲方法和策略。张月表示,学术方向对教学的定位涉及学校对自己的定位。学校的培养应该是多元化的,这种导向应当是由市场决定的。

不完全赞同一些艺术家所提倡的先锋和前卫(图片来源:百度)
另外,张月并不完全赞同一些艺术家所提倡的先锋和前卫,因为先锋和前卫也应关注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设计是有道德的,设计师不应只关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东西,而应该关注社会问题。设计与艺术不是一回事,艺术家可以自娱自乐,但是设计师要有社会责任,要解决社会问题,必须关注社会。对于学校来讲,首先要有社会责任感。
因材施教是一个互动过程
关于“教”,张月认为这主要是学生素质带来的问题。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老埋怨学生。现在的学生与过去的学生不一样,在学生的状态、经历、基本素质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材施教是一个互动过程,教师应该随着生源的变化调整自己。同时,今天的院校缺少偶像的力量,教师应当关注偶像的力量。
校园改造不可乱施刀斧

教学本身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教师不应老埋怨学生(图片来源:百度)
在发言结束前,张月讲了一个有关酒窖的故事,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学校是什么。他说,学校由环境、里面活动的人和各种资源组成。图书馆、足球场、篮球场、游泳池甚至学校里的街道、漂亮的梧桐树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现在很多大学都在进行校园改造。张月说,实际上他们是在砸自己的“酒窖”,他们不知道这会造成什么后果。很多学校对于校舍的规模比较重视,但往往对那些会对学生产生很大影响的东西视而不见。例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现在的气质与原来的气质就完全不同。老师没有变,图书馆的书也没有变,但是气质变了,为什么呢?张月说,“酒窖”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