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应该是一个生命体系”
王澍主张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
第一,建筑是一个生命体系,有生命周期,生老病死,就像人一样。但建筑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它的生命是与人的生命有机结合的。所以王澍尽力主张使用自然的、非化学材料,就是“会呼吸、会喘气儿的”土、砖、竹、木,但现阶段主体结构还要用混凝土和钢材,所以,还只能算半生命体系的建筑。
第二,建筑是可以更新维护的,王澍用过竹子,还有杉木,这不是什么名贵材料,而且都不是千年不烂万年不坏的,但它是可再生可替换的,江南多的是竹子,杉木也随处可见,随时可以更新,原有的朽坏部分也不会对土地造成负担和污染,有生命的建筑是一个循环系统,死亡即是新生。
第三,在建筑的审美中有生命的意识。一个建筑,它最好看的时候并不是刚刚竣工时崭新的样子,而是在它慢慢变旧以后,这个过程却是不可建造的。王澍喜欢看有点“脏”的建筑,当建筑与自然界与人的生活有了互动以后,它的生命状态就呈现出来了,树会长大、地砖缝会在雨水的浸润下渗出青苔,茂林修竹会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性就是建筑的生命体现。王澍常开玩笑说,现在的许多建筑都是“不长毛的”,光溜溜的,过分人工化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