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王澍:建筑的生命意象
发布时间: 2010-05-05   来源:浙江日报投稿  转载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建筑应该是一个生命体系”

王澍主张建筑应该是有生命的。

第一,建筑是一个生命体系,有生命周期,生老病死,就像人一样。但建筑毕竟是为人服务的,它的生命是与人的生命有机结合的。所以王澍尽力主张使用自然的、非化学材料,就是“会呼吸、会喘气儿的”土、砖、竹、木,但现阶段主体结构还要用混凝土和钢材,所以,还只能算半生命体系的建筑。

第二,建筑是可以更新维护的,王澍用过竹子,还有杉木,这不是什么名贵材料,而且都不是千年不烂万年不坏的,但它是可再生可替换的,江南多的是竹子,杉木也随处可见,随时可以更新,原有的朽坏部分也不会对土地造成负担和污染,有生命的建筑是一个循环系统,死亡即是新生。

第三,在建筑的审美中有生命的意识。一个建筑,它最好看的时候并不是刚刚竣工时崭新的样子,而是在它慢慢变旧以后,这个过程却是不可建造的。王澍喜欢看有点“脏”的建筑,当建筑与自然界与人的生活有了互动以后,它的生命状态就呈现出来了,树会长大、地砖缝会在雨水的浸润下渗出青苔,茂林修竹会与整个环境融为一体,这种真实性就是建筑的生命体现。王澍常开玩笑说,现在的许多建筑都是“不长毛的”,光溜溜的,过分人工化了。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