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首页 >  观点 > 业界名家  > 正文
王澍:建筑的生命意象
发布时间: 2010-05-05   来源:浙江日报投稿  转载自: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对物质的需求应该贫寒一些”

中国建筑的浪费向来受人诟病。王澍觉得建筑规划中的土地使用率太奢侈了,这种奢侈的方式是我们这样人多地少的国家不能承受的。

“你看商业街的马路造得那么宽,原计划中的商业氛围总是无法形成,人气总是聚不拢,什么原因?就因为宽大的马路成了车行道,人流车流在此匆匆而过,无法停下脚步看看商店逛逛街,周围的环境对人没有亲和力。”王澍就曾经把一条原来是24米宽的马路改成了12米,隔条马路就能喊话。

王澍认为把寿命不到甚至还是很好使用的建筑拆掉重建,那更是天大的浪费。王澍自己的作品,被拆的就有5个,其中包括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做的一个画廊,但说拆就拆了。

王澍认为更重要的是价值观的问题。建筑是人的价值观的体现,从自然的态度出发,人对物质的需求应该“贫寒”一些。在过去传统文化的价值观中,惜物是一个重要的理念,但现在似乎不花多少钱就不能做出好的建筑似的。

王澍说,在法国,建筑师能把经济的廉租房做成一个建筑精品,但现在中国的很多所谓“豪宅”,基本上就是国外当初为追求效率而牺牲了一些美学追求的快餐式建筑,耗费甚多,这让生命在无穷无尽追逐物质载体的过程中,忘记了生命的本质——顺其自然。王澍现在想做的就是唤起人们对于自然本质生活的印象。

责任编辑: 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