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桦树开满了银花”
蔡镇钰的导师巴尔亨是苏维埃功勋艺术家、通讯院士,是个和蔼可亲的老头。他擅长公共建筑设计。他不仅精通古典建筑,而且还是苏联二、三十年代现代建筑先锋派的先驱者。他的代表作有位于莫斯科普希金广场内的消息报大厦。

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图片来源:百度)
在莫斯科留学期间,蔡镇钰不仅获得了高深的建筑学理论,更多的,是受到了俄罗斯文化的熏陶。普希金、托尔斯泰、屠格涅夫、契珂夫、高尔基……这些文化巨人就这样走进了蔡镇钰的生命。然而,他最崇拜的还是诗人普希金。他曾多次到皇村瞻仰普希金的故居。普希金的诗句,在很多年后,还成了他建筑设计的灵感。当然,这是后话。
改革开放后,蔡镇钰率先在他工作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向同事们介绍了自30年代以来苏联建筑的发展史。他指出了苏联建筑的正反面的经验,而且还分析了原因。
前几年,蔡镇钰应邀参加了白俄罗斯国家电视台的方案设计投标。他的方案总体布局采用圆形构图。圆台形的塔基,三角形的塔身高耸入云,钻石般的塔楼令人目不暇接。蔡镇钰的立意构思来自普希金的诗句:同志们,相信吧,那迷人幸福的星辰就要从俄罗斯冉冉升起,射出光芒……他的这件作品在有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意大利、德国和捷克等国参加的国际竞赛中荣获第一名。
做民族建筑文化的传承者
蔡镇钰在设计中很早就想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建筑了,上海长途电信大楼的设计使蔡镇钰有了一次绝好的机会。
该大楼位于人民广场的西南角。传统的电信大楼一般为条状,蔡镇钰在设计中却把它改成点状穴筒中筒结构雪。这样不仅突出了市府大楼的地位,而且,还达到了出线短,外墙面积少,符合通信工艺和节能的要求。
在建筑造型上,蔡镇钰力图使大楼的平面具有中国传统建筑的韵味,同时兼具现代气息。比如,他在设计中,吸取了中国廊园式建筑的特点。主楼由围绕着的辅房烘托而出,密柱外突,垂直线条挺拔有力,主楼塔檐口作微后倾的厚檐处理,不仅能显示力量,同时又具有我国的传统色彩。外露微波天线是现代的,它是通信建筑的标志。
电信大楼的设计将中西建筑文化巧妙地揉合在了一起。所以,当长途电信大楼工程一竣工,就得到一片喝彩。
现在,当人们走过人民广场,在周围鳞次栉比近些年建成的现代建筑大厦中,长途电信大楼仍很耐看,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仍然毫无愧色地屹立着。
就在设计上海长途电信大楼的同时,蔡镇钰又领衔规划设计了当时上海最大的曲阳新村居住区。学生时代无数遍吟诵的“安得广厦千万间”的理想得以在自己笔下成为现实。蔡镇钰很高兴。
曲阳新村占地73公顷,蔡镇钰主张:完全可以按科学的理念建设成现代化的居住小区,可是有的人还习惯传统的思维方式,即:3~5公顷为一个单元,沿街商业。蔡镇钰是坚决反对沿街商业、人车混流的,他认为,这样不仅危险,而且也不符合先进的以人为本的理念。
蔡镇钰把整个居住区由城市道路划为5个居住小区。居住区的商业中心被他设计成了一个步行的商业广场。
由于他的设计方案中沿街不设商店,改为集中的商业步行广场,有人把蔡镇钰告到了市里。蔡镇钰当然是据理力争。斗争结果,蔡镇钰胜利了!
蔡镇钰更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胜利。他除了让整体设计得更科学、更合理外,他还一心扑在各居住小区乃至特殊单体的设计上。蔡镇钰后来回忆:这一段岁月是他最困难的时期,但同时也是最快乐的日子。
最后,蔡镇钰在曲阳新村这个项目上,抱回了一窝金娃娃:前后得到5项上海市或教育部颁发的优秀设计奖。还被评为1949~1989年上海十佳建筑之一。
蔡镇钰一直主张建筑师要参与规划设计。早在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起步规划的年代里,蔡镇钰就以极大的热情投入了这项工作。在华东建筑设计院里,他带头设计了陆家嘴金融贸易区的规划方案。之后,在国际竞赛中他又参加了由同济大学、上海规划设计院、上海民用建筑设计院和华东建筑设计院合作的上海方案,为今天实施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规划倾注了劳动和汗水。
在蔡镇钰的建筑观中,除了坚持民族特色外,还特别强调建筑要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近年来,蔡镇钰设计的绍兴大剧院,其构思立意即为绍兴的乌篷船与现代技术的揉合。还有一例是他为毛利塔尼亚设计的国家体育场,他根据非洲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采用了外封闭、内开畅的设计,并在体育场的正面,运用了当地的贝壳作为饰面,极具该国的地域特色。
让地铁成为艺术长廊
走进上海地铁一号线,如同走入艺术长廊。人们在享受着现代交通平稳快捷的同时,也在赞美着每一个地铁车站所表现的千姿百态的艺术。蔡镇钰,正是地铁一号线车站建筑设计的总协调建筑师。这是时任副市长的倪天增生前交给他的任务。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蔡镇钰首先给地铁车站建筑定位以高规格。他认为,地铁一号线的建筑艺术既要充分反映现代化交通建筑的特点,同时又要体现上海特色。一号线地铁车站,应根据其位置的重要程度分为不同的标准。一号线地铁各站建筑的个性是根据地铁站所处地面位置的环境特点来进行构思和设计的。
地铁一号线各站的建筑艺术处理均围绕表达上述的共性及个性主题而展开,除建筑装修外,大都配有大型壁画以加强主题思想,各站的色调为相邻两站冷暖相间,以求各站在统一中有所变化。
上海一号线地铁建筑在共性原则的基础上,形成了既有统一格调,又有丰富多彩和鲜明特色的建筑艺术。作为总协调建筑师的蔡镇钰,对其中的酸甜苦辣心里最清楚。仅在统一大家对高规格的认同上,他就费了无数的口舌。为此,他曾得罪过人,但最终他赢得了人们的钦佩。地铁一号线被评为上世纪90年代上海市十大新景观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