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物业税开征在即”的消息在坊间再次疯传。传闻称,物业税开征方案已经于4月7日晚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在财政部与国务院获得通过的可能性也极大。
物业税能否控房价?
事实上,从长期看,中国开征物业税已经是大势所趋。国税总局的一位调研员告诉记者,物业税实际上已经过了“要不要征”的讨论阶段,现在考虑的是“何时征”以及“以何种方式征”的问题。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也表示,物业税“牵一发而动全身”,非常敏感。特别是在被人们寄予了“遏制房价上涨”的重大期望之后,在中国社会变得尤其敏感。
当下,对物业税最大的争议是其对房价的影响。很多人认为,物业税是针对高房价的一记重拳。而也有很多人对此不以为然。
乐观者认为,开征物业税,可以挤出市场的投资投机需求,降低市场的空置率,同时能够改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从而能够达到稳定房价的效果。
悲观者则认为,物业税绝非影响房价的核心因素。在目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没有扭转的情况下,房价上涨的预期仍然存在,那么即使增加了物业税成本,也无法挤出投资投机需求。同样,如果因征收物业税而取消了土地出让金,开发商即使降低了土地取得成本,也不会按照道德要求降低房价,而是尽可能维持高房价,追求高利润。同时,低成本取得土地更是加强了开发商囤地的能力。而如果征收物业税的同时,并没有取消土地出让金的话,那么同样不能保证地方政府会放弃利益追求,而不再去追求卖地收入。地方政府很有可能在获得稳定税收收入的同时,依然通过土地供应的垄断,获得更高的卖地收入。因而,物业税的征收并不会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增加购房者的成本,变相推高房价。
可以达成共识的是,如果物业税沦为政府调节房价的短期工具,则没有仓促出台的必要;而如果物业税承担的是房地产行业的税制改革、理顺中央地方财税体系、推进政府财政公开的改革性长期任务,那么物业税就有必要出台,而且要尽早出台。
物业税的现实困境
尽管房地产模拟评税已试点“空转”多年,但是真的推进物业税的征收,依然面临很多现实性问题。
曾有专家警告说,如果物业税是对第二套及以上住房进行征收,那么中国会出现几百万对的夫妻以离婚避税。
现实的确不容乐观。在没有强制性措施的条件下,针对个人且需要个人自主纳税的大型税种,征收的确困难重重。“很多业主连物业费都不肯交的,怎么还会去交物业税?”房地产高级经济师章林晓表示,物业税的征税成本太高。
此外,征收物业税的先决条件,即完整的房屋产权管理系统和地籍信息系统,完整、准确和清晰的产权资料等,都还非常不完备。甚至,连房屋价值的评估,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与体系。
在征收方案方面,对于税基的范围、税率的确定等,都没有明确界定。民间的物业税方案可谓五花八门,但是至今官方仍然没有明确的定调。
而作为大税种,物业税的征收一定要通过立法环节,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
物业税,还要在争论中期待、在期待中争论多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