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BIM在工业项目、算量以及造价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4-01-1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中联环建筑设计公司工程师杨之楠

杨之楠:

因为我是做给排水的,所以我也算是工程专业出身,跟建筑师居多的BIM同仁比较不太一样。先说刚才案例里面提到的这几个事,一个是水暖电这几个专业他们布置的问题,这个我能看的到,这个项目明显是在前期对BIM规划的时候没有把模型做比较好的拆分,他每块都太大,所以就造成了每次工作的时候载入的非常多与你正在做的工作区域无关的部分的模型,那这部分的模型虽然没看见,但实际上在软件里面是全部加载到内存加载到系统中去的,而又因为这个软件他的特性是强调及时联动和快速计算,所以你的每一次修改等于对整个的全部模型做了修改。所以如果从机电系统来说最好能做到每个独立计算的系统是一个模型,然后在大专业的情况下再整合成一个,然后再和其他的交叉专业来再做链接也好会比较合适。

对于设备专业的一些布置或者提取我得说很多专业平台都在设备专业这比较发怵,因为建筑师比较在乎的就是解决空间问题就可以了,但是所有的设备专业都是工程专业,他都要算,算完了之后才能知道他这个参数是否符合我们的指标要求,不符合就要调,调到符合为止。那这个时候计算就不是一个验算性的工作,而是我们最常用的设计步骤的部分。但像结构我们现在很难在revit里面直接做计算,比如说管道的是一个流体力学的计算,也应该说很少有设计师师会花时间自己推一下里面的工具是怎么的,所以这些都利用不起来就只能把计算模块放在外面,那这个模型的绘制跟生成在软件里,计算模块在外。很多设计师就很头疼,干脆用已经有的东西就可以了,如果还要完全借用Excel表格来做计算这就会很麻烦,解决的办法其实就跟我们以前CAD平台上工作一样,要么就二次开发好多工具,他有比较好的图形识别能力。以前是二维现在是三维的,直接拿那个来算,要么就是我们自己去探索revit软件本身的计算方法和方式,实际上这个软件他内部的流体力学计算已经满足我们的要求了,精度都是够的,只是在一些指标的选形和制定参数的设定上我们还要做一些工作,所以我知道的其实这方面也是跟鸿业做交流。

我昨天刚跟鸿业那边沟通,他们现在对于系统图的解决办法实际上在努力尝试,对于排水系统跟电器系统的系统图他们只能说尽可能做,因为排水的构件和桥架的构件实际上有不一样也有类似的地方,就是他们的管件都是固定的,都是按国标生产的,不可能有太多定义的管件,所以刚才在介绍电气的三通连接件放不进去。如果你用其他办法替换掉了这就意味着那个地方局部他要单独做定制,所以希望使用这个软件的设计师们要理解他这个工程软件,如果你在里面面画不出来那就意味着你也装不进去,而不是说我把这个模型自己改一改就能装得进去了,那很有可能就买不到相应的配件。所以这个在工业建筑里面是非常重要的,想批量化快速低成本我们尽可能要采用更多的标准件,然后对于设备、结构来说可能也更是。所以在这点上面我们跟建筑师的许多思维方式是不太一样,像幕墙我们采用过的办法都是尽可能让他一个自定义实体,然后通过他自适应族,在那里面做好了这个四边界定义的族之后用自适应族去做匹配,这样他会尽可能多的生成标准件。像这样的曲面我们大多数是用边条来拼,就是比较窄边的玻璃去拼出孤面,然后这个防水部分是在外面做涂层或者做涂料,就避免了成型困难的问题,因为这个孤形玻璃还是定制的。

刚才也提到了说工程专业什么时候进入和配合,其实以我碰到的经验是工业类建筑都是在工艺优先的,所以要是首先满足工艺条件,因此在所有的工业建筑的时候,如果工程专业不在建筑前面把该做的事做完,或者把他们的功能需要设定好,那么这个建筑本身就不太恰当。在一般的民用建筑方案阶段其实设备工程师和结构工程师就应该比较早的介入,否则所带来的浪费跟技术条件反复的修正,时间延误会很严重。所以配合这件事我觉得应该尽可能早,只是我们要切分好这个界面在什么时候讨论什么样的问题,这个我想跟传统的流程都是一样的,所以BIM的关键其实不是在于模型怎么处理,而是在于我们怎么把信息的沟通处理好,在哪个阶段来讨论什么样的问题,然后用什么软件只是技术上的措施而已。revit软件比较好的部分是他在材质的选择上有非常多的属性可以用,所以如果你选对了材质你就可以在材质里面把一些物理量的属性都包进去,然后您现在做演示的是13还是14。

赵强:

13。

杨之楠:

您直接点选开材质的那个属性,看一下其实在那里很多功能是有的,就直接在那个管理里面去找材质。14里面他的选项就会更多,13里面就已经很多,您选择任何一个材质看他的物理那一项,比如说金属的或者其他找他物质属性的部分,看他那个图形物理的部分,给他展开,他其实是可以在特性里面的级数让他跟一些力学的性能放在一起。在14里面除了密度这些东西以外甚至可以找到他的抗弯抗碱的强度系数。像这些内容如果就是我们需要的东西都放进去的话,实际上可以比较快的提到他的工程的指标拿这些指标来做一些分析就可以用了,这个以前我们在谈revit的时候很少会谈到。因为建筑师关心主要是建筑长什么样,如果你选一个材质是玻璃的话,甚至能看折射率反射率的数据,这些物理类的东西其实是工程师会更关注的。

赵强:

就是您刚才提到材质的这个指标这些东西,做设计的时候是会直接拿这些东西来做计算吗?

杨之楠:

实际上是这样,因为在做管路计算的时候比较大的管子通常都很重,然后要考虑他对结构的负荷,尤其是在一些比较密集的管道区,结构专业如果忽略这部分的话,开裂是非常严重的。这个工业建筑可能都会算,但是民用建筑设计院很多不重视这部分,而要算密度的时候,比如说我做了管线之后,因为这里头探头设内外径,选好了你用的管道是用哪个国标的,然后就会预设把这些都读出来,然后有密度、管道内外径,自己会算出来体积。我只要再设一下他里面的流体是什么,然后就能知道每米的重量,大概统计一下就能知道这段走廊的荷载是多少,然后结构专业就会考虑是不是要做外架桥,因为这个机房密集时往往管线也会密集。

嘉宾:

我想请教一下,就是您说我们做的东西特别大,没法操作,这是什么概念?

杨之楠:

回到刚才PPT的部分其实是谈到了管道系统,比如像水系统种类非常多,我们一般的拆分是以一个单独的计算系统做一个模型。因为比如要是按区域拆,那计算的时候就算不到一起。比如我会完整的生活给水系统是一个模型,消防系统那我可能会把他拆成消火栓系统,或者说我会把他搁到阀后是一个,报警阀之前是一个,报警阀之后是一个,因为这样的话至少在计算的时候可以按一个系统单独算,然后比如像喷淋系统可能也是在阀后做,阀前是一套阀后是一套,这样他就可以完整独立计算。比如像暖通专业的话可能只要是空调机房出来的,因为他是在一个核心机里所以他肯定是单独一个,我们尽可能把一个空调机房相关联的管道都放到一起,然后比如像吸风系统他可能是独立的,每一个风机都是相互独立的,我们就把所有的风机放到一个模型里,然后到需要的时候我们暖通就把所有的连在一起,因为计算的时候要独立,做这部分工作的时候我要算。

赵强:

那咱们那边在做计算的时候是采用传统的还是利用一些插件?

杨之楠:

鸿业现在计算工序,他的一些计算的参数取值有些还不是太严谨,有些他还没有能利用上revit内部的已经设好了的参数,所以还在改进,很多时候还是只能靠设计师自己基于专业上对这种计算的理解来进行,因为比如像在这个软件里头所有的给水系统只要把他连成系统了,软件会自动帮分析出来最不利管路是哪个。这个对于设计师来讲很多就足够了,我算的最不利管路上的状况,而且从13开始他可以自动出计算书,那这个规格可能跟我们习惯的不都一样,但是需要的参数他都会有,那有了这个之后我照着调就好了。然后风系统其实也一样,所以流体这部分计算就可以通过这个来做。

赵强:

感谢杨工,看看在坐的经常会参与到项目的一些设计师有没有什么问题,这个机会比较难得,能请到这么多行业内比较有权威的人,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一下。

嘉宾:

我想请问一下中国院的这位嘉宾,请问您是怎么用revit计算建筑节能,然后他是怎么生成国家审批的这种节能计算书?

胡水菁:

我们建筑专业的现在主要是用BIM模型可以生成计算的,暖通专业我还真是不太了解。

嘉宾:

比如说上海的项目要求有PKPM,然后他们做节能计算书,我们现在做的一个项目就发现用revit去结合这个去工作,比如说我们现在建了一套模型了,在这个方面感觉到没有什么太大用处。

胡水菁:

我们也发现PPTM跟revit的接口还不成熟。

樊珣:

在08版的时候PKPM出过一个插件,就是他直接可以根据你revit的建筑模型形成国标的节能预算书,但是到2010年的时候这个节点就停了。当时我用2个项目也试过他这个节点,当时试出来以后他对那个模型,因为他其实在PKPM里面做的那个模型要比实际revit做的模型要简化很多,他在做的过程中有时候这个模型简化做的不是特别好,而且设置的这些参数有时候也对本身前期的模型管理要求也比较高,所以我们当时提给他那边以后他最后做的过程中虽然最后反给我们一个计算书,但是对于简单的模型他可以直接生成,对于复杂的模型还是重新建了一遍模型。但是这个接口到2010年就停了,后面就没再出新的。

赵强:

还想跟大家讨论一个问题,刚才您提到了就是说你们的合同模型是阶段性的,结构的模型是需要有一个建筑的协调员给建起来。

樊珣:

他其实也不是建筑专业的,其实类似于原来二维平台上的制图员,他大部分工作就是翻模,去做一些阶段整合。

嘉宾:

对,我想请教的问题就是,比如同样的一个项目,我们在人员配比上跟原来有什么变化,因为这涉及到怎么去评估工作人员的产值这些问题。

樊珣:

最早的时候在二维平台上其实就是一个项目经理,然后下面直接一个专业工种,然后下面就是可能带2、3个设计师,现在我们的配置可能跟原来配置不一样,一个是项目经理,就是说如果这个项目经理本身有精力去兼的话可以同时兼项目主持人,另外是要有一个BIM调整员,另外就是再配两名设计师。一般像我们在2万平米左右的项目一般是这样的一个配置,然后BIM协调员他是水平支持很多项目,一般他手上会有3-4个项目,然后BIM经理我们就是一个部门有一个BIM经理,但BIM中心这边可能会多一些。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