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BIM在工业项目、算量以及造价方面的应用
发布时间: 2014-01-14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华东院赵工:

实际上我们公司有自己的制图标准,关于算量我们公司运用非常少。我有一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就是在算量阶段提高60%-80%的工作效率,但是这提高的工作效率是不是会在revit建模的过程中耗费的精力和时间会有所增加呢?

郭莉:

对,但是是这样的,其实设计师对自己的建筑是更为了解,我们预算人员通过二维翻模的话可能会对这个建筑有一些误解,而且现在三维是大势所趋。如果我们现在已经有三维现成的模型,那么我们何不用这个东西直接算出来呢,就可以避免了预算人员建模的过程。

华东院的赵工:

我们谈论的是基于大家统一标准的情况下,在建模之前很多方面要跟算量人员沟通好,有些东西则需要大家时时沟通,这样相对效率会比较高。项目很大也许会用很多不同模型带来工作量会很大,需要核算人员时时来沟通。在我们这边因为大家工作模式不一样,我们那边造价相关的工程师不会介入特别早,而且也不会时时都会介入。

赵强:

下面请朱工针对咱们这个项目简单介绍一下。

中航朱工:

这个项目的前提是我们刚导的一个模型,刚才有同事说我们算量人员提高效率很多,但是设计人员要增加工作量,因为这个是我们第二个项目,所以目前还存在这种问题。假如我们现在和广联达公司也正在研究一个标准或者字库,BIM人员在设计的时候如何去规范这些构件、画板,像这些东西的设计人员在前期能做好的话后面算量人员工作是很轻松的。看后面这几个数值是在BIM里面设计的,设计人员在使用BIM设计的时候是随意的,把这些构件名称写一个代号就完事了,但是在广联达里面就得有标准的框架柱,在设计人员第一次可能不知道的情况下,第二次当我们把规范发给他的时候,设计人员同样可以按照这个名称去命名。目前这个项目都是按这个命名好的,后来预算人员把BIM里面模型名称统一按照广联达里面的模型修改了一遍。所以说我觉得第一项工作是制定一个命名的规范,这是BIM设计人员需要在前期要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

这个模型看起来很好看,但是他就是不让计算,可能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revit和广联达两个软件的规格不同,两个软件对模型本身识别度不同,就是这个问题。还有一个是门窗问题,在BIM里面有这么几个情况,一种门他上面可能带梁子,在BIM里面画的时候设计人员可能不注意,通过两个门窗,上面一个门、下面一个门这样叠起来画的,然后这两个门之间可能有一个重合部分,BIM为了显示好看,就看出来是门的样子。但是在广联达软件他就不允许重合。很多问题就是建筑性问题,在BIM软件里面能画出来但是在广联达里面我就没法用,针对目前这个模型确实我们的模型已经识别出来了,但是我们现在很麻烦的事情就是我们算不了量,因为广联达有这个问题,只要有任何一个错误他就不让算量,所以目前也是比较尴尬。广联达公司已经能实现去把BIM模型导到算量模型,但是由于前期的BIM设计不太规范,所以导致目前算量算不下去。

杨之楠:

其实这个事比较常见,是因为咱们建筑师很多时候是在于造型的部分,对于这个构件本身究竟行不行有时候就是先画出来,因为拿这种工具软件出图的时候反应不出来这种东西,那干脆就这么着,这个时候就会有些问题。然后像刚才广联达这边提到的柱子这个事,其实是不应该这么来做的,因为在结构设计的时候他不会特别区分哪个柱子是构造柱、哪个柱子是什么,因为我们算得过去实际上就是力学性能足够,你们要拿这个来说的话这个可能就会是没办法说。可能只能说他混凝土的标号或者工艺是不一样的,所以按名称来区别这个是不恰当的。刚才也提到碰撞问题,门跟窗或者是这种同样的构件重合这是不应该的,这个revit其实有报警,有一个警告的菜单可以全看到,实际上是在工作过程中或者是定期BIM协调员是要检查的,这跟我们审图是类似的。但是像梁搭接这种事最好还是自己处理掉,因为梁的搭接不仅仅是一个算量的问题,甚至有施工的时候不同形式或者不同标号的混凝土梁搁在一块浇筑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有的时候是工艺的问题,有时候要从标号、从做法就应该搁在一块。他就应该能被融合在一起,因为如果是revit画的梁他就不存在这个事儿,因为中间会有一些其他第三方的结构计算工具做的,在导进来的时候他会把连续完整的根梁拆成一段段的,他拆一段段的时候他的节点就会是以这个捕捉力学的节点来算的。这个力学的计算节点与实际的梁中心点不一定完全结合,于是就产生了这个导进来之后在这个梁的头搭接,这个搭接也没办法,因为这个可以问问营建科的工程师,他们也没办法一根一根梁全都给你调一遍,所以这个就是牵扯到软件兼容性的事情,但这个只能在你们那边来做处理。

赵强:

今天参加沙龙的还有维拓时代和CCDI公司的设计师,请大家也谈谈自己的想法,先从维拓时代开始吧。

 

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信息中心设计师舒袆臻

舒袆臻:

我们维拓BIM启动的比较晚,所以我们今天是来做学生的。因为我们BIM是今年年初的时候才启动的,到现在为止是做了3、4个项目,有一些做得比较浅,那么刚开始做就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异形的问题、幕墙的问题。

赵强:

幕墙这方面CCDI目前做的比较好,卡地亚这个用的还是比较多的是吧?

舒袆臻:

我们有三个平台,其中一个平台就是解决内高,外国的方案公司他是很多用来做方案设计这块,他们做的非常成熟,卡地亚之所以做不成是因为他本身是一个机械行业的软件,作为一个机械行业里面算是比较标志性的三维软件,卡地亚在做一些幕墙尤其是异形这一块包括构件、管线与建筑的关系,结构、龙骨这块做的非常好。在卡地亚里面没有做不了的曲面,尤其是建的好多异形的幕墙是双曲也好、单曲也好,他做这个曲面优化是非常先进的。有好多的甲方就是方案公司做出来的曲面幕墙,大家知道这个双曲的幕墙造价是非常高的,好多时候我们的甲方不愿意去承担这么高的费用,就要求我们把这个双曲优化成单曲,卡地亚做这方面是非常非常成熟,包括DP,DP与revit的接口会相对好一点,他进入犀牛也很好。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设计师

电子院设计师:

因为我们单位主要做民用的、工业的建筑,可能略侧重工业,所以刚才大家谈的包括几位同仁谈的其实都是感同深受,从我们这边来说我们建立的是全专业的一个团队,因为工业的特点,在前期机电就要深度介入,因为更多的是要满足工艺产品的环境要求、物流要求、包括我们的这种工业用水、用电、用气的这种配线。包括建筑造型怎么能实现工艺生产的问题,所以他会介入的比较靠前,可能这个民用项目机电专业会略滞后一些,因为更多的时候跟客户讨论的是建筑方案,各种造型,那么要是机电提前介入的话可能就比较痛苦,因为经常在改,也没有什么话语权。因为他是要基本上响应这个建筑造型的,所以对于我们来说跟郭总说的有点儿类似,针对不同的项目有不同的做法,而且是不是算量,是不是干其他的事也是针对合同,然后一般我们一开始拿到一个项目会分析客户到底要什么,是什么类型的项目,然后我们才去搭建这个架构去做这件事,大家其实刚才说的感觉都是一样,软件比较繁杂,现在应该属于战国时代了。

赵强:

大家对于刚才看到软件平台结合固定接口这方面还有没有什么想讨论的吗?

中航院孟工:

我是造价专业的,我们院一个博物馆项目当时是做BIM,当时让我们算量的时候我们特别激动,就直接跑到他们那个软件模型那,因为当时这个量已经是有的,便是我们算出的量和这个软件核对一下有没有差异,结果一看差异挺大,所以后来我们分析了一下原因是在初始定义的时候他就是为了画这个图型而去画,设计者不会从这个算量的角度来考虑,所以我现在就提三个想法:第一,刚才说现在能导入,我觉得这件事情是一个很大的突破,但我想在这个识别的过程中他可能应该是分层次的,所以刚才朱工提的这个想法就是说我想能不能用个模糊的概念可以解决,按钮跳过忽略,把小的问题的就跳过它,仍然可以进行计算,不要对于百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五这样的小问题进行整体的功能计算。我觉得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损失,但是在操作上我们可以回到图面打断它然后删掉它都可以。

第二,我想这个算量就是从整体上对应造价,将来还有一个界面要注意,比如说我今天遇到的,给排水专业,他截去的水平管就是要放在哪里,这个将来怎么能够实现这个算量。第三,我提一点建议,就是还回到我刚才说的那个场景,我发现他的那个算量为什么不对,他为了界定一堵墙不是一个气体,这边贴的是砖,这边贴的是壁纸,这个就算一个单元,下次我这个气体我这边贴的砖我又要建立一个单元,我觉得这个BIM这个功能是有问题的,因为这样的话组合太多了。所以给我们画图的建筑人员就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所以我想他能不能实现人工智能,首先去先界定气体或者是隔断,然后再分层的去做这种房间,这样效率就会高很多。我有一个更远的想法不知道BIM有没有可能实现,咱们设计师一般喜欢是做了一个外立面,做外立面可能我们就布置平面,比如办公区这个是管道竖井,这边是有卫生间等等或者机房,那么我就是有一个布置,布置完之后能不能去自动识别房间,第二步如果房间识别不对可以手动修改这个房间的界面,然后另外一个房间是办公对,所有的从1-15层都有办公,我们的做法表里面这个办公做法地面、墙面是什么会有一个数据表格,这个数据表格的数据自动连接上这个房间里面,这样这个房间就自动化,所以我就希望这个BIM能更加人工智能化。

嘉宾:

我们先回答一下刚才的问题,就是您刚才说的是关于一个不同房间可能针对不同的墙饰面材会搭建特别多的构件,目前我们的解决方式是,建墙的时候只在构造墙里面设置主要的结构构造,然后针对房间内贴的材料设置,这是我们定义在房间里的,在房间属性里我是输入这一项,在调用的时候通过房间列表去调用。

郭莉:

其实我们现在做的施工图里头的房间用量表就完全是从模型里提取出来的,而且还有个好处就是,因为对于内装修来说好多的面是只做到一个点的,如果这道墙把结构砌到底板或者梁底了,但是外装修的材质肯定也是跟着墙走的,这就是一种不准确。

杨之楠:

然后除了房间还有一部分是空间,房间是跟这种建筑有关的,空间是跟机电设备有关的,在revit里头是有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可以完全互不干涉,所以刚才您说的内装的房间是可以的,而且他自动识别度是蛮高。他可以设计一个误差,就是你画的时候比如墙跟板要有一个缝,这个缝小于多少毫米他是可以连接上的,你只要这个封闭的空间有四面的墙、有效率,他都认为是合理范围内的,或者他有上一层的楼板做房间,你挨个点,他就把每个房间的面积、体积全给弄出来,要用这个去定义每个房间的类别这都可以。

嘉宾:

请问一下,那您是说在建模的时候每一个房间都要建一遍是吗?

杨之楠:

对,因为这个软件没有聪明到自动把空间信息都捕捉出来,因为有时候是特小的数据。

嘉宾:

我们是这样做的,就是一个房间怎么做,然后再到屋顶、屋面。

杨之楠:

你要在建筑的平面图值上挨个点一遍,然后他点一个就有一个房间。

嘉宾:

是每一个房间你都要写进去的是吗?

樊珣:

是的,有一个标准的高度,做建筑标杆的时候每个房间的名称肯定是定义好的,最后做一个名细表,在名细表里统计输入,比如说所有的卫生间统一在那个名细表里输入一个做法,他将来就会反到所有的房间上去。

嘉宾:

就是说你必须得写上去然后再选上他。

赵锐:

是的,这个算量是一个半自动东西,只能识别出这是卫生间、有多少个卫生间,比如说卫生间的体积是多少,平面面积是多少,然后大家可能会手动输入一些其他参数。

樊珣:

一个是房间高度可以自己来定制,另外一个就是其实名细表就是一个材料做法表,你只要把名细表里面你需要的资料给填好后,模型中就自己都已经分配好了。

杨之楠:

就是同一个类型你做一次,然后挨个点,所有长这样子或者这个功能的你都点上,然后他就都能放进去,会根据面积、体积把数据算出来。

幕落

嘉宾合影

责任编辑: Hele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中国房地产人才教育网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九源国际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