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投稿 设为首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发布时间: 2012-01-05   来源:畅言网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刘海浩 盛世企业集团规划设计部总监

刘海浩:我非常认同您的观点。记得我刚毕业的时候见过一个国外广告公司的望远镜造型的建筑,现在仍然无法忘记这座建筑。这种建筑把它作为政府部门办公楼显然不可以,而作为艺术创作类型公司的办公楼则没有问题。从开发商角度来说,比如说我们开发的住宅项目,这样的项目是用于销售的,所以这些建筑设计就不能走那种所谓的艺术路线,但是偶尔做一个也无妨。实际上这种建筑成本是很高的,开发过程中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于开发商来说是有很大风险的,这种建筑实际上就是偶尔做一个就可以了,做完以后也不会再做了。所以说在开发项目中如果要将建筑作为产品大批量销售,那么我们可能还是要比较“老实”地做那些“中规中矩”的建筑。因为按照古代建筑来说建筑跨度做不了那么大的石材,结构起拱重力挤压的跨度不会很大。现在的技术到了这个程度,钢结构和石材都能实现这样的结构了。实际上表意从历史角度讲是有一个来龙去脉的,要在继承历史文化过程后理解它才有意义。如果凭空想象就把外国的建筑拿到中国来,这在以前封闭的状况下是无法理解的,现在可能和国外交流比较多了,大家也都能理解这些东西了。所以说这些都是不能抛开历史去谈的。比如说某座表意建筑,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是有想法,有些建筑是从设计师角度提出一个创意来,有些则是开发商的创意。比如投资方提出要设计那座酒瓶建筑,建筑师不会想到去这样设计,如果建筑师提出这样的构思,那就说明他的表达太肤浅了。一般情况下,像酒瓶楼这样的建筑还是由不懂建筑的这些出资人想出来的。

开发商在做项目时会找来很多资料,包括门窗、阳台的各种样式,他们希望建筑师把这些东西凑到一起,拼接好。因为很多东西是相互矛盾的,开发商想通过这样的建筑表现自己的想法,通过那样的建筑表现另外一种想法。建筑师要把这些东西融合到一起,而且比例还要协调。实际上,开发商交给建筑师设计任务的时候什么都不说反而很难,给建筑师一个限制条件反而会激发建筑师更大的创意灵感,他能做出来的建筑会更好,因为这种表现的建筑也是分为两类的:一类是太具象的建筑,从艺术上来说是比较肤浅的;另一类从抽象上来看还是需要去品味的,不要一味的去批判,要从另外一方面去欣赏它。

徐晨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六所市场部经理

徐晨:我支持前面三位的说法,当时在畅言网设计师新年答谢会上,布正伟大师说得很好,央视大楼设计之初,在建筑的下面是一个中央公园,这个公园是对大家开放的,这样就体现出了建筑对社会的一种尊重,对人文的一种尊重。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像央视这种场所将来是要有武警站岗的,建筑下面的花园一定是封闭的,所以大家可能体会不到在CBD这种密集的地方突然间有一个公园的感觉。在这方面可能会让大家对库哈斯的印象有所改观。

李军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

李军:我觉得建筑表意可以分为几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从中国现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甲方的要求并非建筑主流,因为大家要生活、要挣钱,有些时候要适应甲方的需求。另一个层次的表意就是建筑师针对某个地块的状态或者是甲方的总体要求来做设计。第三个层次是甲方应该是各方面的水平和资金达到一个层次,他们希望建筑师是有创意的、建筑是永久的,这在中国确实比较少。

像酒瓶建筑是没有办法的,大家为了生存而去做这个设计。现在的建筑如何来表意,我觉得是大家应该重点考虑的,就是针对甲方的需求、针对地块和地区的环境,包括它的历史情况等,使建筑在这个区域内的表意能够达到与环境的和谐统一。现在出现一些表意建筑还是存在严重问题的,比如玻璃幕墙流行的时候,不论哪里玻璃幕墙都是随处可见。再比如突然兴起某个颜色,那么很多建筑全都是这个颜色的。建筑师也好,甲方也好,应该充分吸纳各种元素,使之变为自己的东西然后再抒发出来,这才是正确的选择。

当前,中国的建筑量很大,而且大家都为了生存只能去不断高节奏地接项目、做项目,没有过多的时间去潜心研究。比方说北京、沈阳、哈尔滨很多建筑都是幕墙设计,实际上很多时候建筑师时间紧迫,没有时间和甲方推敲幕墙设计。无论从环境、气候条件、历史周边状态结合得都不是很理想。

从建筑师角度讲,一方面是为了要生存,另一方面是希望建筑能够永恒,这也存在某种关系。但我认为在设计过程中应该留给建筑师更多的时间,使得他们能够更多地吸纳国内外好的东西。比方说外墙挂板,在形式、颜色、表达上,应该给建筑师吸纳的时间。第三,要提倡建筑师留下自己的印记,比如说多伦多最近新出的文件,政府建筑达到一定面积以上要设置一个标牌,注明设计师名字,这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责任编辑: Ryan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评论
昵称: 
RCC关系网

都市实践

CCDI

五合国际

筑博设计

易兰

维思平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 广告服务 | 给我留言 | 在线投稿
建筑畅言网版权所有
京ICP备11034636号 京ICP证090740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37号
E-mail: editor@archcy.com 电话:86 10 56064666 传真:86 10 63107850
畅言网微信